隨著養殖規模化的發展,飼料企業對于規模豬場的開發越來越重視,業務人員所做的工作也主要圍繞規模豬場開展。這也是飼料行業發展的趨勢,從業人員減少,客戶集中化。
規模豬場開發成功,更夠產生的銷量是喜人的。但是前期需要投入的大量精力,這是眾人所知的。像這類客戶一旦流失,給業務人員的打擊也是挺大的,畢竟他們占得比重是大的。從長期來看,客戶都有流失的幾率,我們所做的工作無非是為客戶不斷的創造價值,讓合作能夠更長久。
一個同事給我講,客戶如果幾天不給他打電話,他心里就有點發慌。他所指的客戶每月能提200多噸貨,這個規模豬場支撐著他的銷量。
一、服務于人還是動物?
2016年春節過后,我的一個客戶流失了,他養了200多頭母豬。分析原因有多方面的,當時我心里是不爽的,但是在客戶面前沒有表現出來。他還從事著其他行業,有一定的資金,經過很多次的接觸,產品的對比,這中間省略一萬字。終于,合作走上了常態化,公司也派駐了技術服務人員。正常合作一年多來,也經過很多的坎坷,都被慢慢化解,我自認為和老板的關系到了可以“稱兄道弟”的程度。可是,春節期間豬場爆發了藍耳病,傷亡并不是很嚴重。自那客戶產生了一定抱怨,他之前沒有從事過養豬,認為一切都是可控的。
雖然不合作了,但還保持著挺好的關系,因為不是產品的問題,我確信還會再合作。業務員開發前期是圍繞“人”做工作,和豬場老板建立一定的關系后,能夠敲開門,再通過公司的資源爭取和客戶握手合作。合作之后,業務人員所做的工作一定是圍繞“豬”做文章。因為只有站在客戶的角度,給客戶服務好,客戶把豬場經營好,這樣你的產品才能體現出價值,合作才能持續。很多業務人員所做的工作,全部是圍繞人來開展,經常酒桌上交流。如今,客戶已經很理性,并不是“吃喝”能解決問題的。
二、合作后產品是第一位的,其次是“關系”
有很多業務人員會講,我和客戶是鐵哥們,我賣什么料他就會用什么料。開發一個客戶的前提是,客戶對業務人員是認可的。可是,產品進入之后,最終留下的靠的一定是產品。當然,也不排除關系料,但那畢竟是少數。所以業務人員是公司的“臉面”,那產品就是公司的“核心”。如果客戶對公司業務人員有意見,對產品認可,這類客戶流失后,這類客戶后期重新合作幾率是大的。如果客戶對產品不認可,流失后,再合作幾率就沒有那么大了。
所以,有很多客戶因為質疑產品質量會流失。作為生產資料的飼料,在使用的過程中,并不一定會完全發揮它的效果,因為它受著很多諸如環境、飼喂人員等因素的影響。“進得去,留下來”是業務員要做的工作。
三、競爭對手有合作模式的優勢
對于規模豬場的合作,從長期來看一定是模式的合作,如果是單純的產品合作不會很長久。服務營銷是開發規模豬場的利器,國內的飼料企業也越來越重視。今年,很多企業都是只招聘技術人員,業務人員的受寵程度越來越低。所以,企業沒有一定的實力是很難留住客戶的。像擔保貸款、生豬回收、入股豬場等模式應運而生,這也體現出飼料企業的經營不再有著之前的光環。
如今是共贏合作的時代,合作雙方有一方沒有得到,那么就會產生矛盾,結果就是很明顯的了。客戶流失的原因有很多,業務人員必須解除這些因素,為持續合作奠定基礎。
有客戶的流失,從一定程度來講,對于銷售人員來講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總結教訓,開發客戶的難度遠大于維護客戶。在飼料行業未來發展中,能夠成功開發出規模豬場是業務員的一個基本技能,只有如此才能不會被行業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