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瘦肉型種豬的最大潛能,進一步提高瘦肉型種豬生產性能,是關乎養豬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為此,筆者總結了自己的生產實踐經驗,就環境、技術、管理等多方面進行了綜合改進,提出了提高瘦肉型種豬繁殖率技術的新舉措。
確立產房、仔培新模式,創造種豬理想的生產環境根據全場生產母豬數量和均衡生產原則,計算出每周母豬生產頭數,確定產房、保育舍大小,以實現小范同全進全出,每舍以10~16張床為宜。
排糞溝由舍外明溝改為舍內“管道式”暗溝,避免排糞溝成為冬季賊風“進口”,防止賊風侵襲豬體;利用“陡坡式”理念建設產房、保育舍,即加大產床、仔培床下地面坡度,以2米落差30~40厘米為宜,而且地面盡量做到光滑。以使床下不存尿、水,降低舍內濕度:產床與上豬過道間留20厘米間隙。
以便于人工清糞。盡量減少水沖次數;保證床底離地面40厘米以上。可有效避免地面濕氣上升直接危害仔豬。新理念設計的產房不僅實現了全進全出,避免了 交叉感染的機率,而且有效降低了舍內高濕度造成的仔豬下痢,減少了仔豬拉稀的發病率。仔豬斷奶成活率平均達92%以上。比對照組提高十五個百分點,每頭母 豬年可多提供商品豬4頭以上。
實現小群飼養與單欄定位的有機結合
單欄定位是近幾年國內養豬界較為流行的妊娠母豬飼養方法,其較原先的小群混飼具有節約飼養面積、單豬定料、容易控制膘情等優點。但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其具有“致命”的缺點,尤其是對管理和飼養條件要求高的瘦肉型種豬而 言顯得尤為突出。即肢蹄病發病率高、難產率高,致使母豬淘汰率高。于是我們取長補短,確立了“單定+群飼”的綜合模式,即在配種后的懷孕前期兩個月進行 “單欄定位”,后兩個月仍以“小群混飼”喂養至產前一周,每群2~4頭。通過進行“雙結合”,難產率由5%降低到1%,降低四個百分點:肢蹄發病率由 4.8%降低到1.4%,降低i點四個百分點:母豬淘汰率由7.5%降低到1.5%,降低六個百分點,效果極其顯著。
成功實施早期斷奶
早期斷奶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母豬的有效利用率,是提高瘦肉型種豬繁殖率的重要環節。具體操作如下:
(1)產后必須保證每頭仔豬在2小時內全部吃上初乳。
(2)根據仔豬強弱大小、生產先后順序固定乳頭,使弱前強后,保證窩發育均勻。
(3)保證7天內調教認料。將乳豬料拌成稀糊狀,抹其嘴上,強化其嗅覺、感覺,一般情況下3-5天即可認料,7天即可自行采食。
(4)用高檔乳豬料,保證營養充足,減少應激。
(5)做好保健。即在3、7、21天進行三針保健,適時補鐵、補硒、補水,并定期消毒,搞好防疫。減少疾病。
(6)控制好溫度,絕對避免溫度忽高忽低。使仔豬處于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第1-3天32℃,第4天30℃,第5~7天28℃,第2-4周25℃。第5~6周20℃。
(7)原圈飼養減少應激。即斷奶后將母豬趕離,一周后仔豬方可轉圈。
(8)母豬產后清官。首先注射2支縮宮素,促使惡露盡快排出,然后向子宮灌注青鏈霉素生理鹽水,以進一步清除子宮惡露并防止繼發感染。降低子宮炎發病率。
以上八條綜合措施既可保證仔豬斷奶由35天提前到21天,又可使母豬返情率由原來的20%降到2%,而且使每頭母豬由年提供斷奶仔豬14頭上升為18頭,提高母豬生產力28.6%。
搞好疫病綜合防制
樹立“防重于治,防治結合”的思想。一是制定嚴格的防疫程序。為做到有的放矢,應該依托動物疫病控制中心進行疫病檢測。然后按各場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防疫程序,并嚴格按程序操作。不允許出現任何偏差;
二是根據不同的年齡、季節、體質、生產方向等適時進行調整,做到因豬而宜;
三是購進國家許可生物制品,確保蝕斑濃度;
四是定期投藥預防,防止繼發感染;
五是搞好消毒,切斷傳播途徑;
六是及時了解國內及周邊地區疫情動態。做到心中有數,防患于未然。
七是對死尸、糞尿等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交叉感染。堅決杜絕發生流行傳染病,尤其是造成母豬繁殖障礙的疾病,如細小病毒、偽狂犬、藍耳病、附紅細胞體等,從而保證瘦肉型種豬持有高的繁殖率、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挖掘管理潛力,發揮人性最大潛能
養豬業有句行話“三分技術,七分管理”。管理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應堅持以下四點原則:
(1)推行“四化”管理模式即“工廠化、標準化、科學化、人性化”。在講究科學化的同時更應講究人性化,以充分調動各崗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能動性,按勞取酬。四化可使工作人員年平均勞動報酬提高10%以上,而豬場整體效益則提高25%以上。
(2)嚴格按科學程序 飼喂,實現“優質優待優報”。即好的品種只有按照科學的飼喂程序,實行科學的飼喂方法,才能發揮其最大潛能,給人以最大的回報。在生產中不僅要堅決杜絕劣 質原料、違禁假冒藥品、疫苗采購使用,又要根據豬只不同體重、年齡、生產方向和用途實行分段、分標準的“營養配餐”,以“質和量”兩方面滿足其生理需要, 發揮其最大的生產潛力。
堅決杜絕因食用劣質、變質飼料而影響種豬生產性能事件,決不能發生因使用“假冒偽禁”藥品延誤防疫、治療事件,確保豬場健康、有序的良性發展。再者注重養殖環境控制。首先將凈道、污道分開,同時及時處理糞便,做到當日糞便不在場內停留過夜,防止重復污染、交叉感染。
(3)搞好夏季防暑降溫,尤其是對種公豬必須保證其性欲旺盛,精子活力高、密度大。
(4)處理好冬季 保溫與通風關系,既要保證舍內有合適的溫度,又要保證不能因遮擋過嚴而使氨氣濃度過大,誘發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細菌性疾病。因此,在豬舍頂部要安裝換氣管、 通風帽,換氣管要求3米一個且開口方向要避開當地冬季主風向。既要使氨氣順利排放,又不會使冷空氣乘虛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