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營養性原因
1、夏季氣溫高,母豬散熱困難,采食量減少,母豬繁殖所需的營養物質攝入量不足,出現不規律的發情和排卵,影響配種和受孕,出現死胎和弱胎。
2、高溫季節飼料中維生素穩定性差,特別是脂溶性維生素A、E在環境溫度超過30℃失效更快,而這些維生素是維持正常繁殖活動最基本最有效的維生素,由于失效而導致飼料中維生素缺乏或不足,是導致受胎率低、胚胎發育異常的基本原因之一。
3、青綠飼料缺乏或不足,不僅不能補充維生素的不足,還會造成公母豬便秘,影響采食量和正常的繁殖活動。
二、環境溫度高
公豬精液的活力受環境溫度影響很大,環境溫度越高,精液活力越低。夏季豬舍溫度多在38℃-40℃,甚至更高。公豬性欲下降,精液稀薄,死精弱精增多,活力明顯下降,是夏季母豬受胎率低的最直接原因。
三、霉菌毒素的危害
夏季是霉菌和霉菌毒素活躍的季節,多種霉菌毒素均能引起母豬出現繁殖障礙,造成母豬不發情、受胎率降低、產仔數、泌乳性能下降,夏秋季節,公、母豬飼料中必須添加霉菌毒素處理劑,如騰駿“霉消安”等,減輕霉菌毒素對母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四、運動不足
現階段多數規模化養豬場種豬的運動量都不夠充分,特別是使用限位欄(定位欄)的豬場,運動更少,母豬出現后肢乏力影響配種;公豬運動過少,精液活力下降,直接影響受胎率。這也是農村散養的公母豬無論什么季節受胎率都高的原因所在。
五、疾病原因
1、非典型豬瘟:豬體免疫力下降,母豬感染豬瘟病毒常引起繁殖障礙。10天感染,胚胎死亡和吸收,母豬產仔頭數少或返情。妊娠10—50天感染,死胎多。產前一周感染不影響仔豬存活,但影響發育。后備母豬在配種前兩周或一個月免疫豬瘟疫苗,劑量兩頭份即可預防非典型豬瘟的發生。
2、細小病毒病:主要特征取決于在哪個階段感染該病毒。感染后母豬可能再發情,或既不發情,也不產仔,或窩產仔只有幾頭,或產出木乃尹胎。惟一的癥狀是在懷孕中期或后期胎兒死亡胎水被吸收,母豬腹圍減小。而其它表現為不孕、流產、死胎、新生仔豬死亡和產弱仔。免疫方法:后備母豬群及初產母豬可采取自然感染PPV或用免疫接種PPV疫苗的方法,使其獲得主動免疫力。滅活疫苗在配種前1-2個月免疫,接種后,抗體可維持4個月;也可用弱毒疫苗免疫。
3、偽狂犬病:母豬常呈隱性感染,極少見到神經癥狀,小豬常呈現神經癥狀。免疫方法:母豬用弱毒滅活苗配種前免疫1次,產前一個月再加強免疫一次,以使出生的仔豬能夠獲得較多的母源抗體。
4、乙型腦炎: 該病主要是蚊蠅傳播,夏季多發。公豬主要表現為辜丸炎,性機能減退,精液品質下降,禁止用患病的公豬配種;母豬表現為配種困難、流產、死胎等。除青年母豬, 其它豬感染后多為亞臨床癥狀,經產母豬血液抗體高,其它無癥狀。青年母豬的死胎、木乃尹的發生率高達40%, 新生仔豬死亡率為42%。所以根據本病發生和流行特點,免疫方法:母豬一般在每年蚊蟲出現前(南方3月底4月初,北方4月底5月初)免疫,可注射乙型腦炎弱毒疫苗或油乳劑滅活苗。第一年以2周的間隔注射2次,以后每年注射1次。同時要注意防蚊滅蚊,消滅蚊蟲孳生地,疏通溝渠,填平洼地,排除積水,并做好非疫區豬群的管理,防止叮咬。
5、豬繁殖呼吸障礙綜合癥(又稱藍耳病): 母豬表現消瘦、厭食、體溫稍有升高,雙耳、腹部、乳房發藍,流產、早產、產出死胎及弱仔。開始發病時以弱仔多為特征,時間長了即出現木乃尹及死胎多的現象。母豬產后無奶,仔豬死亡率最高可達100%。少數豬表現耳尖、鼻尖和四肢末端、尾尖、乳頭部、會陰部呈藍紫色,此種現象呈一過性。
6、子宮感染:對母豬做輸卵管及子宮檢查發現有40%-50%帶菌,最常見的是大腸桿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子宮帶菌是由公豬配種時帶入(包皮液、精液本身),也可能來自陰道。子宮帶菌對初配母豬的危害最大,總之無論是傳染性還是非傳染性疾病,能引起母豬體溫升高時,都會引起胚胎死亡或流產。
7、豬附紅細胞體病:仔豬高燒、黃染、貧血、急性死亡。妊娠后期和產后母豬發生乳房炎、不食、高燒,部分母豬流產或產死胎。
8、弓形體病:母豬發生了弓形體病會出現流產、死胎及木乃尹胎。
9、豬布氏桿菌病:主要是第一胎母豬發生流產,流產常發生在妊娠第1-3個月, 最早2-3周,最晚接近分娩時流產。早期流產時母豬可將胎兒胎衣吃掉,不易發現。公豬的使用夏季高溫,公豬熱應激明顯,有的豬場在白天配種,對公豬損傷較大,久而久之,公豬性能下降,加之疾病的流行,導致部分公豬短期內不能使用,從而加大其它公豬的使用頻率,公豬使用過頻,精液品質必然下降,受胎率也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