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北白鵝又叫武夷白鵝,它屬于小型肉用鵝種,是福建省優良的畜禽品種之一,它全身羽毛為白色,產于福建北部,所以人們都叫它閩北白鵝,閩北白鵝抗病能力強、耐粗飼、增重較塊、育肥性能好、產肉率高,適合在山區、水域、草場的地區飼養。
閩北白鵝種的利用年限一般為3-4年。一般情況下,當種鵝在經過1個冬春繁殖期后,必將進入夏季高溫休產期。為了做到既降低休產期的飼養成本,又保證下1個繁殖周期的生產性能,必須根據成年種鵝耐粗飼、抗病力強等特點進行飼養管理,養殖戶應供足營養種鵝繁殖期需供給營養全面的全價日糧。每公斤精料含代謝能11340―11760千焦,粗蛋白質16%―17%,鈣、磷比為2.5―3:1。日糧應以優質青綠多汁飼料和混合精料為主,青綠飼料以種植牧草如庫麥草、菊聚草為佳。喂養中適當補充維生素、礦物質飼料 。雛鵝體質嬌嫩,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較差,必須精心管理,科學飼養。育雛室要保持合適的溫度,最初一周不得低于28℃,以后每周下降1―2℃。雛鵝在出殼24小時內毛干能獨立行走時,應及時飲水開食,但須做到“先飲水,后開食”。供給雛鵝的飲水必須清潔衛生,溫度適宜(20℃左右)。第1天飲用5%濃度的白糖水,可提高雛鵝成活率。
提高閩北白鵝的繁殖率,應充分配種,一般大型鵝種公母比為1:3―4,中型1:4―5,小型1:6―8。有些品種的公母鵝體格相差懸殊,自然交配困難,受精率低,可采用人工輔助配種。有條件的種鵝場可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配種,對提高種蛋受精率和飼料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提高閩北白鵝的生產力,還需要加強育肥,一般以放牧為主,利用作用收割后殘留的遺粒進行育肥,是最經濟實惠的育肥方法。養殖戶還要掌握當地作物的收割季節,提前育雛。物色好放牧茬地,隨著作物收割時間的早晚順序,一路放牧過去,到收割結束時,鵝群已經育肥,盡快上市出售。管理上,放牧時應避開中午高溫和暴風雨惡劣天氣。放牧過程中要適時放水洗浴、飲水,尤其要時刻關注放牧場地及周圍農藥施用情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鵝群損害。這一時期結束前,還要對一些殘次鵝進行1次選擇淘汰。
為保障鵝群及下一代的健康安全,養殖戶要選用安全、高效廣譜驅蟲藥進行1次鵝體驅蟲,驅蟲1周內的鵝舍糞便、墊料要每天清掃,堆積發酵后再作農田肥料,以防寄生蟲的重復感染。驅蟲7-10天后,根據當地周邊地區的疫情動態,及時做好小鵝瘟、禽流感等一些重大疫病的免疫預防接種工作、夏季過后,進入秋冬枯草期,種鵝的飼養管理上要抓好青綠飼料的供應和逐步增加精料補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