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養戶養豬,基本都是以自繁自養方式養豬。散養戶和規模化豬場的養殖方式都是自繁自養,唯一不同的是規模,在生產的環節上大大的優化與散養戶。確實,自繁自養可以降低養殖成本,有效的提高養豬的經濟效益,可是自繁自養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養殖過程中的缺點?
1、不可能完全做到全面的消毒。
對與散養戶的消毒問題,一般您去問,您消毒過沒有?回答是很久沒有消毒了或者是一個月消毒一次等等的回答,豬豬管家想說,那么長時間消毒一次,還不如不消毒,沒有必要投入消毒藥的錢!豬圈舍內長期有豬,對消毒水的要求是一定能帶豬消毒的產品,帶豬消毒的產品又不能完全的消殺細菌和病毒,一旦發生疫情就會在所難逃!
2、飼料的使用經常改換門庭。
在喂豬上,養殖戶一般都會選擇便宜的飼料,一噸料能差個千八百塊,確實不是個小的數目,不管什么牌子不牌子的,只要便宜就行。如果是飼料用了不好,不長豬,那很快就換掉廠家,再選其他的廠家,周而復始,絕對影響出欄時間,飼養成本不一定就能省下來。大品牌和小品牌的區別在于,原料的質量和原料的穩定性,價格就差在這,就是個選擇性的問題。
3、疾病的交叉感染。
拿疾病來說,年年不斷,月月不斷,這是為什么?這都根據飼養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一棟豬舍里養母豬和育肥豬,或者保育豬和育肥豬,產房和保育在一起等情況的養殖環境,您自己想想,一旦有疾病的發生能不感染其他階段的豬嗎?肯定能!規模化豬場有這樣的情況嗎?沒有!養母豬的地方就是養母豬的,育肥是育肥,保育是保育,產房是產房。這些就是區別也是散養面臨的難題!
4、養殖技術一知半解。
這些也是很難解決的,現在養豬的人員基本是六七十年代的人在養豬,由于文化水平比較低,對于掌握養殖技術來說比較難,對于那些養個二十年的豬的養殖戶來說,自己有自己的養殖方式,是很難接受新鮮事物,在養殖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養殖難題,其實養豬是要有經驗配合養豬技術敏銳的市場分析力,這才是真正的養豬人。對于新生代養豬人來說各種事物都很容易接受,這也 是逐漸的淘汰養殖意識不高的養殖者。母豬的飼養就是個技術活,沒有技術,就會麻煩不斷,所以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5、永遠不知道是幾元豬?
說到這個問題,有人給豬豬管家說我買了些二元母豬,其實你仔細看看住的特征,那跟本就不是什么二元,有可能到了您的手里已經是五元六元了,您想想這樣的豬做為種豬來使用,產下的后代能好嗎?豬豬管家建議到正規的種豬場購買合格的種豬做為種用進行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