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魏氏梭菌病是豬感染魏氏梭菌引起的一類死亡率高的傳染性疾病,病豬表現消化系統疾病,多會突然死亡,與多種傳染病較難區別,可以使用多種抗生素類藥物進行綜合性治療,也可使用類毒素進行預防。豬魏氏梭菌病又叫豬梭菌性腸炎、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仔豬腸毒血癥俗稱仔豬紅痢。該病是由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傳染病,各年齡段豬不分性別,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發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極高,是嚴重危害養豬養豬業的重要疾病。 本病多數在秋末冬初尤其在氣候變化異常,陰雨潮濕的條件下流行且本病不分年齡性別品種均可發病。在仔豬和種豬中發生率高于育肥豬。常見于1—3日齡仔豬,可暴發流行,常整窩發病,病死率20%—70%,育肥豬、種豬多發于90—180日齡,呈零星散發,中豬和母豬常突然發病,病程極短,如救治不及時很快死亡,也有不見任何先兆癥狀突然死亡。 發病前都有大便秘結現象。發病時見腹部渾圓如鼓,豬腹痛難忍而起臥不安,搖頭、擺尾,趴開后肢作排糞尿姿勢,但未排出糞尿,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如發病于晚間,豬會把料吃得干干凈凈,早晨見死在欄里。尸體僵硬,腹脹隆起,口鼻流白沫。見胃膨脹,充滿氣體和很多粥狀物,大約8~9小時吃的飼料還未排空。
病理特征:
以腸道出血為特征,尤以空腸段最為顯著。腸腔充氣,特別是小腸臌氣,腸壁松弛,使腸粘膜變得薄而透明,漿膜有出血斑,空腸與回腸充滿膠凍狀液體,部分粘膜壞死形成潰瘍。盲腸粘膜有出血斑點,內有稀糞且有氣體。胃充滿內容物及氣體,胃粘膜脫落,胃漿粘膜血管充血。胃壁薄,胃底有出血斑。胸腹腔胸腹腔積液且呈黃色。心臟心肌變軟變薄,心肌表面有樹枝狀充血,心包積液,心內外膜、心耳充血。肺充血,出血,氣管環充血。且氣管或支氣管中常帶有白色或紅色泡沫。脾腫大2—3倍,甚至腫大破裂,周邊也有出血點。 (胸腹腔胸腹腔積液且呈黃色)
治療:
(1)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每頭豬4~5毫克肌肉注射,鎮痛解痙;(2)將胃導管插入豬胃中,見有氣體排出時即停止插入。放氣后,豬腹圍大減,通過胃導管向胃中灌入0.1%的高錳酸鉀溶液2~3升,隨后將患豬取后高前低體位,排出胃內容物;(3)取甲硝唑25克溶于500毫升水中,攪勻后灌入胃中殺滅魏氏梭菌;(4)停喂1天,靜脈注射10%的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加維生素C注射液10毫升;(5)對發病豬欄用2%的燒堿水清洗,飲水器、料槽用3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6)飼料中加入10%~15%的米糠或麥麩或投喂青飼料以保持順利排出軟便;(7)每公斤配合飼料中加入小蘇打(碳酸氫鈉)3克防止呼吸性酸中毒。
豬群密度過大、通風不良、氣溫突變、轉圈、合群、打架爭斗等各種不良應激因素可引起該病發生。改善飼養管理,降低飼養密度,改善通風條件,夏天注意降溫,冬天注意保暖,及時清除糞便,及時更換污染物或潮濕的墊草,定時進行有效消毒可防止本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