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豬胃腸炎
豬胃腸炎是豬胃腸勃膜表層和深層組織發生嚴重炎癥的一種疾病。本病主要是因豬采食了腐敗變質、含有毒素的飼料,或飲用不潔飲水等飼養管理不當所引起的。在治療消化不良時如果用藥不當,也可以使胃腸壁受到嚴重刺激從而導致胃腸吸收大量細菌毒素,進而發展為胃腸炎。此外,營養不良、長途運輸及濫用抗生素均能引發本病。
本病的主要癥狀是病豬體溫升高,升至40-41℃;肛門及尾部粘有稀糞,有時大便失禁;脈搏加快,并伴有腹泄,食欲減退,口腔干燥有舌苔;病豬排稀軟或水樣便,并混有血液;病豬消瘦脫水,眼球下陷,手觸可發現皮膚彈性下降。在診斷時,應注意與傳染性腹瀉的區別,必要時要進行剖檢,會發現可視勃膜蒼白,有敗血癥變化。
治療本病,首先要在豬發病初期尚未脫水時,用液體石蠟50-100毫升對水內服,從而清理胃腸道。其次,用磺胺瞇0.1-0.3克/千克體重,分2-3次內服,或磺胺瞇5-10克、小蘇打2-3克混合內服,每日2次;也可以選用土霉素,按100毫克/千克體重內服,每天1次,連用3-5天,從而達到消炎抗菌的作用。如病豬出現久痢不止時,則用揉酸蛋白、次硝酸秘各5-6克,每日服2次,同時用慶大霉素、痢菌凈、恩諾沙星等腸道抗菌藥物按量給藥,或選用藥用術炭進行治療。再次,當病豬病倩有所緩解后,可以用胃蛋白酶、乳酶生各10克、安鈉咖粉2克,混合后分3次內服,增強治療效果,使病豬達到痊愈。中藥可用大蒜一頭搗成泥狀,加白酒20-30毫升一次加水內服。
預防本病,要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豬舍衛生干燥,溫暖通風;提高飼料質量,不喂發霉變質的飼料;要保持飲水的清潔;做好其他傳染病、寄生蟲病的預防,一旦發現患消化不良的病豬要及時治療,防止病倩轉化為胃腸炎。
2、消化不良
豬的消化不良主要是因為胃腸粘膜表層受到發霉變質飼料,或飼料忽冷忽熱的刺激而導致消化機能紊亂,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減退而引起的。如果飼養管理不當,豬只過飽或過饑、久渴暴飲、長途運輸后立即飼喂等也可以引發本病。此外,如果豬誤食含有刺激性藥物也會因刺激胃腸勃膜而引起本病。本病一般分為急性和慢性消化不良兩種。
本病的癥狀主要是病豬食欲減退,精神不振,采食時咀嚼緩慢,口腔勃膜紅黃或黃白,腸音增強;常發生嘔吐或干嘔,病倩較重的豬會出現腹痛、肚脹。病豬一般體溫無明顯變化。在診斷時,要綜合多種倩況,以區分是胃和小腸為豬消化不良還是以大腸為主的消化不良。其主要區別是前者口臭重、舌苔厚,食欲接近廢止,并伴發嘔吐和便秘;后者排稀軟或水樣便并混有粘液,腸音明顯。
治療本病的基本原則是除去病因,改善飲食,清腸制酵。首先,要檢查飼料是否變質,同時改喂比較容易消化、營養全價的飼料,給充足的飲水。其次,藥物治療可選用硫酸鈉或人下鹽適量對水內服,清理病豬胃腸,制止內容物進一步發酵。用量硫酸鈉或人下鹽為30-50克加水適量。清腸后要及時進行胃腸功能調整,可用酵母片2-10片混人飼料內喂給,每日2次。也可以用中藥治療,如大黃末3克,龍膽末1克,人下鹽10克,混合一次內服舊服2次,連服3-5天。如果病豬腹瀉嚴重,要進行消炎止瀉,可用痢特靈(0.2-1克或黃連素0.2-0.5克內服,每日2次。如果病豬脫水,應采用葡萄糖液、復方氯化鈉液靜脈輸液以維持體液平衡。
預防本病,要加強飼養管理,合理調配飼料,防止飼喂發霉變質和過多的粗硬飼料。豬舍要做到經常打扣和通風,并做好保暖下作。
3、腸便秘
腸便秘是由丁腸馳緩,內容物水分被吸收干燥導致腸腔阻塞的腹痛性疾病。本病是母豬生產中最大的障礙,圍產期母豬普遍會發生便秘現象。此外,豬丹毒、豬瘟等熱性傳染病經過中也會繼發本病。
本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病豬減食、停食,排糞干少,表面有勃液、血液或脫落的勃膜,深部腹腔觸診可觸摸到圓柱或串珠狀干硬糞球。病程中后期體溫升高,嚴重病豬死亡。同時病程較長,腸壁壞死,可并發局限性腹膜炎。在診斷時要考慮病豬全身癥狀。
治療本病,首先應停飼或僅飼喂少量青綠多汗飼料,同時飲用大量溫水。對病初體況較好的豬,用硫酸鈉或硫酸鎂 30-80克,加溫水1000毫升,一次灌服。并用溫水、2%小蘇打水或肥宅水、反復深部灌腸,配合腹部按摩,一般均能奏效。劇痛不安時,可肌注30%安乃近10毫升,也可用溴化鈉5-10克內服。在藥物治療無效時,應及時作剖腹術,施行腸管切開術或腸管切除術。
預防本病,要加強飼養管理,合理搭西己飼料,并保證足夠的飲水和適量的運動。對于剛斷奶的仔豬不能用純米糠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