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資料報道,早期胚胎死亡中,配種后1-3天,內環境不適宜,死亡可≥20%。配種后9-24天,胚胎植入子宮,死亡可≥50%。配種后26-40天,胚胎形成器官,死亡可≥30%。所以,提高產仔數,重要的工作不是促排卵,而是要盡可能地降低懷孕40天內的胚胎早期死亡。其中未著床的早期胚胎因物理刺激引起流產是一大因素,而在我們配種后又時常被忽視,看看下面這些動作,我們自己平時有沒有呢?
一、配完種后給母豬屁股一巴掌
很多配種員,在自然交配或人工受精完成后給豬踹一腳或給豬屁股拍一巴掌,自以為可以刺激母豬子宮收縮,防止精液倒流。殊不知,這一踹使母豬產生應激反應產生了皮質類固醇激素,反而干擾“愛情激素”—催產素的分泌,影響精液繼續流向輸卵管。
二、驅趕母豬轉移欄舍
這段時間轉移母豬可能會導致自發流產或窩產仔數降低。如果配種后母豬需要轉移,則要么在最后一次輸精4小時后,40小時內轉移,要么在最后一次輸精30天后轉移。即使是群養母豬,在懷孕早期建議使用限位欄,實際上,動物福利要求嚴格的歐盟都允許在配種后四周內使用母豬限位欄。
三、突然更換日糧
對一胎母豬而言,懷孕早中期,可以仍然使用后備母豬料。另外,在全進全出的豬舍,配種早期飼喂1次/天是可行的,既可以減少對豬的打擾,又可以減少人工。尚媛媛(2010年)試驗發現,從母豬上產房前背膘的調整情況、母豬難產情況、仔豬的初生重、均勻度及活力、母豬在哺乳期的采食量、斷奶7天的發情率及仔豬28天斷奶重來看,母豬在妊娠期間(從懷孕22天至產前3天)飼喂一次組要優于飼喂兩次組。
四、不定時飼喂,母豬爬欄嗷叫等
定時飼喂,最好一餐飼喂二遍,第一遍速度快,使饑餓狀態的母豬盡快解決饑餓問題,防止爬欄嗷叫等物理刺激,第二遍速度慢,便于根據膘情調整飼喂量。另外可增加纖維素或青綠飼料,滿足飽腹感。
五、環境吵鬧
母豬懷孕期要避免高強度突然的聲音刺激。在胚胎死亡的高峰時期,如果母豬受到驚嚇或騷動不安,容易導致代謝紊亂,子宮內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就可能增加胚胎死亡數量。所以,妊娠期間,要保持圈舍安靜,避免生人靠近,防止寵物或小動物騷擾,禁止出現過強的噪聲,更不能轟趕、抽打母豬,要保證母豬不受任何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