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關節腫大最常見的是鏈球菌感染、副豬,但是引起豬關節腫大的原因不僅僅只有這兩類。
豬關節腫大通常因細菌性感染所致。從患有關節腫大的關節中可以分離到如下病原:豬丹毒絲菌、豬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豬放線桿菌、化膿性隱秘桿菌、葡萄球菌、沙門氏菌、豬滑液支原體、豬鼻支原體。從2003—2010年,愛荷華州立大學獸醫診斷實驗室發現,支原體所致關節腫大病例的平均每年的比例為17%,并且其比例呈上升趨勢,在2010年比例高達37%。
豬鼻支原體感染會導致多發性漿膜炎與多發性關節炎,通常多發于3~10周齡的豬只,偶發于其他大齡豬只。豬只在感染后3~10d表現臨床癥狀,并持續大約10~14d。
臨床癥狀
豬滑液支原體感染所引致的豬只跛行常發生于3~5月齡的豬,常在一只或多只腿發生急性關節炎。病豬呈現的臨床癥狀包括跛行,關節腫大、僵硬、疼痛或不適,豬只不愿站立。臨床癥狀可能持續3~10d,此后跛行的嚴重性逐漸減緩,很多患豬甚至可自愈。但是當存在混合感染或存在如剝脫性骨軟骨炎等關節病變時,臨床癥狀可能會持續。
解剖關節腫大的病死豬發現纖維素性胸膜肺炎、炎性滲出液或多發性漿膜炎比如漿膜增厚,漿膜下組織出現淋巴細胞、漿細胞及一些嗜中性白細胞浸潤,漿膜面產生膿性纖維蛋白性滲出物時,應懷疑可能存在支原體感染。
支原體與副豬嗜引起的關節腫大的區別
此病的診斷容易與副豬嗜血桿菌引起的關節腫大混淆。區別二者的根本方法是分離病原。臨床上這兩種疾病之間也有一定區別:副豬嗜血桿菌性多發性漿膜炎病豬體溫升高較明顯,經常達41℃左右。副豬嗜血桿菌引起的滲出物在顏色上比豬鼻腔支原體引起的要白些,稍干燥并分層。副豬嗜血桿菌性漿膜炎引起豬只的死亡率也比支原體引起的漿膜炎高。
解決方案
針對此病應該以防為主,減少斷奶、溫差、長途運輸等應激的影響,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治療方法主要是使用大環內酯、支原凈等對支原體敏感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