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藍耳病疫苗(GDr180 株)為高代次致弱、免疫原性良好的疫苗株,給藍耳病控制帶來新的途徑,基本上可以解決流行毒株同源性、疫苗毒力、免疫原性等困擾藍耳病控制的難題,但是,藍耳病控制確實還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為了確保高致病性藍耳病疫苗(GDr180 株)的使用效果,我們根據當前藍耳病流行的情況,擬定了免疫控制的6+1 法則(即切入時機的把握、豬群狀況的摸底、藍耳病類型的甄別、個性方案的制定、免疫措施的執行、免疫效果的評估以及免疫方案的改進)。
1 切入時機的把握
1.1 謹慎推薦
對于藍耳病陰性豬場、自然陽性穩定豬場和長期使用某毒株疫苗的藍耳病陽性穩定豬場要慎重使用和更換疫苗,使用藍耳病疫苗的目的是為了使豬群穩定,而本身就已經相對穩定的豬場就沒必要再使用或更換新的疫苗。
1.2 發現顯性需求
對于藍耳病剛出現波動的豬場、藍耳病長期不穩定的豬場、藍耳病區域性流行的發病場和有意向嘗試藍耳病控制新方案新產品的豬場,可選擇更合適的疫苗進行免疫。
1.3 發掘隱性需求
對于準備引種或已經引種的老豬場,自繁自養、母豬年更新率超過30% 的豬場,藍耳病頻發區域內受威脅的豬場和長期接連發生各種細菌感染、藥費居高不下的豬場需要進行藍耳病疫苗免疫。
2 豬群狀況的摸底
充分了解豬場豬群的以下狀況:
1)藍耳病是否原發疫病;
2)藍耳病的流行病學調查;
3)藍耳病的血清學檢測;
4)藍耳病的病原檢測及同源性測序;
5)藍耳病臨床癥狀及剖檢病變的確認;
6)混合感染與繼發感染的疫病篩查;
7)繼發細菌感染的藥敏實驗;
8)豬場設施條件的了解;
9)飼料質量及霉菌感染的了解;
10)飼養管理水平的了解。
3 藍耳病類型的甄別
1)藍耳病穩定場的界定:藍耳病陽性但是生產相對穩定,死殘率低于10%,近年來幾乎不從外界引種,藍耳病處于相對平穩的狀態,沒有出現明顯的繁殖問題、呼吸道問題。
2)藍耳病活躍場的界定:沒有大規模發病,育成率70% ~ 80%,經過確診藍耳病比較活躍,母豬始終保持一定比例的發情障礙、子宮產道炎癥、奶水質量差,比較多的死黑胎,甚至間歇性流產(5% ~ 10%),而且保育豬成活率長期低于90%,尤其是青年母豬所產仔豬健康狀況很差。
3)藍耳病發病場的界定:豬場已經明顯發病,全群死殘率超過30% 甚至50%以上,懷孕母豬發燒流產比例超過10%甚至20% 以上,并發感染與繼發感染非常嚴重,采取多種措施都無法穩定下來,并確診整個豬群處于病毒血癥狀態。
4 個性方案的制定
4.1 藍耳病穩定場
1)禁止免疫生產母豬與生產公豬,后備豬藍耳病馴化建議跟老母豬混群為主,配種前1 個月完成高致病性藍耳病疫苗(GDr180 株)2 次基礎免疫為輔。
2)在單點連續飼養的豬場決定免疫仔豬時,母豬提前7 d 用藥物組合(例如替米考星等)做全群保健,間隔1 個月經過抽檢母豬血清發現S/P 值仍趨于平穩時,不需要再做類似藥物保健。
3)確認保育豬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仔豬28 日齡免疫,避免在分娩舍接種高致病性藍耳病疫苗(GDr180 株),主要用于控制藍耳病引發的呼吸道綜合征(PRDC),保持生產持續穩定。
4.2 藍耳病活躍場
1)母豬沒有明顯繁殖障礙問題(沒有流產、不發情、產死黑胎多等現象),仔豬出現藍耳病導致的呼吸道問題時,禁止免疫懷孕母豬,可以在斷奶時免疫生產母豬。在決定仔豬免疫前的7 d,用藥物組合(例如替米考星等)給全群母豬做保健,間隔1 個月經過抽檢母豬血清發現S/P 值仍趨于平穩時,不需要再做類似藥物保健。
2)在母豬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仔豬免疫時間參照仔豬發病的日齡,總的原則是仔豬發病前的2~ 4 周進行免疫。
3)在母豬相對穩定,仔豬經過單針免疫有效果,但是保育豬下床后,仍然陸續出現藍耳病的癥狀時,可以考慮兩針免疫,有“14 日齡首免+42 日齡二免”或者“21 日齡首免+49 日齡二免”2套方案。
4)母豬出現不穩定時(有相當比例的流產、不發情、產死黑胎、奶水差等現象),先用藥物組合(例如磺胺氯達嗪鈉、強力霉素、電解質等)給全群母豬做7 d 保健,然后免疫懷孕前期、中期、后期和空懷母豬各5 頭,每頭1頭份,觀察3 ~ 5 d,未發現明顯的發燒減料等不良反應,再做全群的普免。間隔1 個月,再使用1 次同樣的方案(藥物保健7 d+ 全群普免)。以后每3 個月普免1次,穩定1 年以上改為4 個月普免1 次,并根據生產情況酌情取消懷孕母豬免疫,改為斷奶母豬跟胎免疫。
5)在第2 步“豬群狀況的摸底”時,對于發現的混合感染、繼發感染、飼料低劣或霉變、設施條件差、飼養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必須給予相應的改善或解決措施,高致病性藍耳病疫苗(GDr180株)免疫相配套,確保GDr180 株免疫效果。因為藍耳病是屬于條件性致病,不改善致病的條件而僅關注于疫苗接種,很難有明顯的效果。
4.3 藍耳病發病場
1)母豬出現流產率超過20% 時,接種高致病性藍耳病疫苗(GDr180 株)縮短病程是必要的,必須跟畜主做好溝通,把可能延續幾個月甚至1 年的病程在一兩個月之內迅速控制下來,并告知可能提前帶來的短時間損失。在得到畜主認可的前提下,通過飲水加藥(料槽放水或飲水加藥裝置),添加電解質與水溶性抗生素,每天3 次,連續3 ~ 5 d,然后進行母豬普免,每頭母豬1 頭份。
2)母豬緊急免疫1 個月之后,在飼料中添加藥物組合給全群母豬做7 d保健,然后再強化免疫1 次。以后每3個月普免1 次,穩定1 年以上改為4 個月普免1 次,并根據生產情況酌情取消懷孕母豬免疫,改為斷奶母豬跟胎免疫。
3)對于已經發病的仔豬不考慮疫苗接種,超過7 日齡的哺乳仔豬普免1頭份高致病藍耳病疫苗(GDr180 株),斷奶豬全部注射長效敏感藥物控制繼發細菌感染。在斷奶仔豬的飼料中添加敏感藥物組合,連續10 d,并在飲水裝置中添加電解質與水溶性抗生素,每天3次,連續3 d。
4)仔豬趨于穩定之后,先采用7日齡免疫,再根據斷奶仔豬出現不穩定的時間做相應的免疫日齡調整,參照藍耳病活躍場的第2 條。
5)如果畜主堅持使用高致病藍耳病疫苗(GDr180 株)挽救已經發病或可能發病的保育豬或生長豬,必須保持慎重。
4.4 注意事項
1)高致病藍耳病疫苗(GDr180 株)在確認變異株藍耳病的前提下,可以介入緊急免疫或防御性免疫,對于經典株感染場需要保持謹慎,變異株疫苗對經典株發病的交叉保護力有待于更多的田間試驗驗證,不可輕易用于臨床應用。
2)必須充分重視第2 步“豬群狀況的摸底”所掌握的相關信息,在做好藍耳病免疫方案的同時,充分考慮圓環病毒病、豬瘟、偽狂犬病、副豬嗜血桿菌病、鏈球菌病等相關聯的疫病,合理調整免疫程序。對于飼料低劣或霉變、設施條件差、飼養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必須給予相應的改善或解決措施,避免非病原性條件影響高致病藍耳病疫苗(GDr180 株)的免疫效果。
3)對于解決藍耳病問題可能出現的情況,必須跟畜主做充分的溝通,不夸大效果,不要給畜主很高的期望值,著眼于藍耳病問題的有效解決,并給予畜主足夠的信心,以便全力配合。
4)高致病藍耳病疫苗(GDr180 株)倡導的是預防,而不是治療,緊急接種是為了盡快控制疫情,治療性接種是為了縮短病程。
5 免疫措施的執行
1)編排工作進度表:個性方案制定后,綜合考慮豬場的實際情況,立即編排工作進度表,將需要完成的各項工作內容精確到每一天,按部就班進行,以便監督落實或自查。
2)明確相關責任人員:高致病藍耳病疫苗(GDr180 株)的使用必須要有執業獸醫師或獸醫專業人員負責指導與跟進,并跟畜主確定豬場責任人員,共同努力,保證免疫措施能夠得到有效執行。
3)疫苗的有效使用:疫苗的冷鏈、保管、稀釋、注射,注射器具的清潔消毒,1 窩仔豬或1 頭母豬確保1 個針頭。
4)配套措施的落實:對于發現的混合感染、繼發感染、飼料低劣或霉變、設施條件差、飼養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必須給予相應的改善或解決措施,防止各種條件性致病因素干擾免疫效果。
5)執行免疫措施的過程中,服務人員與豬場責任人員必須保持及時有效的信息溝通,確保各項免疫措施的落實,并即時處理可能出現的異常狀況。
6 免疫效果的評估
1)采取免疫措施前,拍照片或視頻留底,豬群好轉后拍照片或視頻做對比,同一欄舍同一階段的豬群,免疫前后比較眼觀效果。
2)詳細記錄免疫前后的生產數據,主要是流產率、健仔數、發病率、死亡率、殘次率、育成率、飼料報酬,以便做數據分析。
3)母豬、仔豬采樣做血清學監測(S/P 值等指標),分子檢測跟蹤疫苗毒、野毒在免疫豬群的變化。
4)畜主、豬場主管、崗位員工對免疫前后的感官評價。
7 免疫方案的改進
1)最初的免疫方案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在效果評估之后,如果發現階段性控制目標沒有達成,必須迅速尋找可能的各種原因,用排除法予以篩查,馬上采取補救措施。
2)階段性控制目標實現后,考慮藍耳病的復雜多變,在維持豬群穩定的前提下,對藍耳病類型重新做甄別,相應調整免疫日齡與免疫次數及免疫劑量。
3)豬群完全穩定后,定期做血清學監測與生產數據跟蹤,及時掌握藍耳病變化,以便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
8 小結
藍耳病的發病機制跟常見的豬瘟、偽狂犬病差異很大,沒有一勞永逸的固定使用方案,切入時機的把握、豬群狀況的摸底、藍耳病類型的甄別、個性方案的制定、免疫措施的執行、免疫效果的評估是非常重要的6 個環節,確保藍耳病疫苗免疫的效果能夠得以體現。但是最后增加了1 個環節——免疫方案的改進,是為了保證藍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持續性,突破以往藍耳病控制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