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季后,晝夜溫差較大,易使雞群處于應激狀態,導致雞群抵抗力下降,外界病原微生物趁機侵入雞體內或侵入雞體的病原微生物迅速繁殖,威脅雞群健康。因此秋季應加強蛋雞的飼養管理和免疫預防。
防寒保溫 產蛋雞舍適宜的溫度是13℃~25℃,最低溫度不要低于8℃,因此嚴控晝夜溫差,避免引起感冒和慢性呼吸道等疾病的發生。雞舍內空氣質量標準是二氧化碳濃度低于0.3%,一氧化碳濃度低于10毫克,氨氣濃度低于10毫克,懸浮塵埃數每立方米不得高于3.4毫克。舍內適宜濕度在50%~70%,濕度太低時舍內懸浮塵埃量增加,而濕度過大又可能導致舍內氨氣濃度升高。若雞舍內空氣質量達不到上述標準,則需要增加通風量。因通風量過大而導致雞舍內溫度偏低時,則需要采取供暖措施。
調整飼料 蛋雞需要御寒,對能量需求量偏高,應適當提高飼料的代謝能。此外,蛋雞采食量也偏高,可適當降低飼料中蛋白質和鈣磷的含量,不能給蛋雞機體造成一定的代謝壓力。
保證光照 深秋季節,自然光照時間逐漸變短,應在早晨和晚上補光,使光照時間達到14~16小時,光照強度為10~20勒克斯。
疫情監測 蛋雞在寒冷秋季易誘發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毒性疾病,定期做好禽流感、新城疫抗體水平檢測工作,一般按1%采血或篩選雞蛋檢樣,檢測周期一般為1~2個月。
進行驅蟲 對感染雞蛔蟲等線蟲病雞可選以下藥物進行驅蟲:在飼料中加入消蟲靈,連用3~5天。給雞驅蟲期間,要及時清除雞糞,集中堆積發酵。
嚴格防疫 措施秋季氣溫適宜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雞易患各種疾病,應搞好雞舍環境衛生,定期進行消毒。對雞場大環境、雞舍墻壁、地面、用具等進行消毒,保持良好衛生環境,及時采用高效低毒藥物撲滅和驅趕蚊、蠓等吸血昆蟲。預防雞感冒、雞痘,大腸桿菌、傳染性鼻炎等呼吸道病的發生。蛋雞經過一個產蛋盛期,到秋末時體質變差,易發生傳染病,因而必須加強防疫措施。重點做好雞新城疫(每1.5~2個月,IV疫苗4~6倍飲水1次)和禽流感免疫工作。
減少操作 應激一是盡量保持飼料穩定,更換飼料應循序漸進,不使用霉變飼料;二是固定工作流程,定時完成燈的啟閉、喂料、添水、撿蛋、清糞等規定的日常工作。對食槽、水槽、地面、墻壁、頂棚經常涮洗,定時消毒。勤擦燈泡,及時撿蛋,保持舍內衛生,確保蛋雞有一個安靜、清潔的環境,防止打破雞的“生物鐘”;三是防止驚群應激。為保持雞舍內環境相對穩定,要定人定群飼養管理,開放式雞舍要注意天氣驟變和惡劣天氣對雞群的影響,尤其是秋季晝夜溫差大,晚上要注意適當保溫。防止麻雀、老鼠、貓等動物進入雞舍騷擾,非管理人員免進雞舍,以免引起騷動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