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育雛期的管理,對剛孵化出來的雛雞來說,出雛器的管理也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出雛器設計時的最大排熱量是0.11瓦/枚蛋。但是,對于發育中的寬胸系胚胎來說,最新的研究表明胚胎的產熱量達到0.14-0.3瓦/枚蛋,產熱量與機器的排熱量相差27-173%。因此,當出雛器內因溫度不均而造成部分雛雞受到熱應激時,會加快卵黃的利用,這部分雛雞在雞場就表現為脫水死亡。雛雞在出雛器內比較常見的直腸溫度在39.4-42.2攝氏度之間。現場試驗表明通過降低出雛器設定溫度,能提高商品肉雞上市體重,降低料肉比。
正常情況下,一日齡的雛雞仍表現為冷血動物的特性,它不能根據環境溫度調節自己的體溫。因此,如果環境溫度降低,其體溫也會降低。若干天以后雛雞才逐漸具有體溫調節能力,能根據環境溫度變化調節其自身產熱能力以抵擋溫度變化所造成的影響。但是,雛雞要到2周齡以后才具有完全的體溫調節能力。
通過現場觀察,我們發現前48小時最為關鍵。在這一階段,保持雛雞的體溫,使雛雞直腸溫度維持在40-40.5攝氏度之間非常重要。因為這期間雛雞的腸道及甲狀腺仍在發育,任何溫度過高或過低的應激都會造成生產性能的下降。48小時以后,一般只有在那些管理非常差的雞場,才會出現雛雞的直腸溫度較低的現象。
荷蘭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出雛后將部分雛雞放置在出雛器內4天,控制溫度使雛雞的直腸溫度維持在40-40.5攝氏度之間,其余的雛雞放到肉雞場在溫度較低的條件下育雛,結果第一周的死淘率分別是0.35%和2%。另外一組實驗結果顯示:將雛雞放置在最佳環境條件下飼養8天,直腸溫度維持在40-40.5攝氏度之間,8日齡時體重可以達到250-28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