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膘情對其繁殖性能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一點已為更多的人接受;但母豬膘情不適該如何調整,則是各豬場的一個難題,因為讓豬吃進適量的飼料除了有好的愿望,還要有足夠的責任心及相應的設施。
首先是母豬的喂料量該如何調整;下面一個表是根據母豬的體況安排的飼喂量。
但調整前母豬該吃多少呢?
母豬的基礎需要量,一般可以通過公式算出來;比如,母豬每日維持需要量為460kJDE/kgBW0.75;母豬懷孕前中期基本是以維持需要為主,胎兒和生殖器官的增重量很小;所以這一階段的維持需要仍然可以按維持需要提供,如果是體重200公斤,那維持需要量:460*2000.75=460*53=24464KJ=5853千卡,至于該吃多少飼料,則根據飼料中所含的能量來考慮了。
但我們也必須考慮溫度的影響,據資料介紹,母豬的能量需要與母豬處的環境溫度有關,當母豬環境溫度低于最低臨界溫度(18~20℃)1℃時,維持的能量消耗增加4%。如果維持需要是兩公斤的話,那每降低1℃,則需要增加喂料量0.08公斤,以此計算即可。
至于母豬各階段的喂料量,以上面的計算方式再結合需要增減的情況,就可以算出具體的喂料量了。
前面曾談過大圈和定位欄喂料的優缺點,但在生產上還必須考慮員工的執行力,因為工作是員工干的,再好的標準如果不執行,那也等于零。
為此,我曾在一個豬場實行兩次喂料的辦法;這種辦法是每頓喂料都是添兩次,第一次是最低喂料量,每頭母豬都按這個標準執行;第二次則是需要加喂的母豬再加料,這樣因為母豬都已經吃上料,不會再有緊迫感;飼養員就有足夠的時間考慮哪頭母豬需要加多少了,這樣盡管會出現部分豬加料不太準確,但至少也吃到了基礎量,不會影響太大。因為在生產上常有這樣的事情,喂料都是從一頭開始,但最后的幾頭母豬要么是多加了,要么是少加了,始終吃不均勻;因為一般的飼養員在最后料多時會多加,料少是就少加,不會因為幾頭豬再重新取料。
當然如果把母豬膘情和員工工資掛鉤,那工作就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