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仔豬接生
1.母豬分娩時必須有管理人員接生,以防仔豬被母豬壓死或因母豬難產而死在腹中。種母豬分娩多在夜間,故夜間接生更為重要。
2.仔豬出生后,應立即去除身上和口腔粘液,避免窒息死亡。
3.剪臍帶、去犬齒、去尾、稱重。
a.剪臍帶:臍帶為胎兒獲得營養與排泄尿液的通路,分娩時臍帶斷開,仔豬產出,若衛生不佳,可能造成細菌感染。操作時,用手握住臍帶的根部,留3~5厘米長剪斷,然后使用7%的碘酒消毒,出血時用線繩將臍帶扎緊。
b.剪短犬齒:出生后24小時內將上下顎兩旁邊四個尖銳的犬齒剪短。小心不要剪到仔豬的牙床與舌頭。不要剪得太短,避免引起顎部膿腫。
c.剪尾:剪尾應在出生后24小時內進行,因為仔豬容易保定,有初乳抗體保護,分娩區較干凈等。使用消毒過的剪尾鉗,于豬尾5公分處剪斷,并用碘酒擦傷口,通常7~10天痊愈,避免用銳利刀片割斷,以免出血過多。
d.稱重:出生體重(初生重)是飼養管理制度中重要的一步。
4.清潔完仔豬身體后,將其放人保溫箱中。
5.母豬分娩完成后,將仔豬放出,讓其吸吮母豬初乳,以便獲得免疫球蛋白抗體,提高抗病力。
6.母豬第一次哺乳時,最好能將體質弱小的仔豬,排在母豬胸部前端乳頭,因其泌乳量較多,可使弱小仔豬增重較大。該項工作要在第一次哺乳時進行,不然仔豬固定乳頭后,就不易調整。
7.在母豬難產或分娩時間過長時,予以助產,減少死胎。
(二)分娩仔豬的保溫
初生仔豬適宜環境溫度為32~35℃,以后每隔1周下降2~3℃。初生仔豬對環境十分敏感,故在2周齡內,仔豬的保溫工作相當重要,若保溫效果不佳,將引起仔豬抗病力下降,腸內有害菌增生,感染自發性下痢。
(三)注射鐵劑
哺乳仔豬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因為:
1.仔豬分娩后第二天,血液中的鐵含量降至最低水平,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2.母豬初乳與常乳中含鐵較低。
3.仔豬與含鐵的土壤接觸很少。
4.仔豬生長速度快。
在頸部注射時,通常注射1次即可,3周齡斷奶時的注射量100毫克,超過3周齡以上斷奶時注射150~200毫克。若哺乳仔豬生長快,采食的教槽料較少,斷奶前可考慮第二次注射。
(四)填寫仔豬出生記錄
一般而言,種母豬生產記錄卡內,同時記載仔豬出生日期及耳號,仔豬身份暫以母豬生產記錄卡為準。
(五)仔豬寄養
1.在養豬場中,種母豬分娩頭數較少者(如3、4頭),可將其寄養給其它母豬,以節省種母豬的飼料成本,讓種母豬轉人待配舍,以便提早發情再配種。
2.集中弱小仔豬由母性較強者代養,以提高育成率。
3.種母豬分娩后,因疾病感染產后熱,先天性缺乳或第一胎分娩母豬缺乳發生,催乳無效后,應將仔豬寄養。
4.種母豬分娩后,其乳頭未被吸吮者,3天后泌乳力衰退,故寄養應定在種母豬分娩后3天內進行。
5.為了安全寄養,用母豬尿液涂抹在寄養仔豬身上,同時在母豬鼻子與仔豬身上擦些碘酒使母豬無法區別。
(六)仔豬飼喂液狀飼料
1.在仔豬出生后5、6天,即可喂液體代乳飼料。疾病污染的豬場或弱小仔豬,可在出生時喂含有免疫球蛋白的代初乳液狀料。
2.種母豬泌乳能力較差者,也可使用液狀代乳飼料飼喂仔豬。
3.使仔豬早日接觸到外來飼料原料蛋白抗原,以便在仔豬斷奶后,減少其斷奶停滯期(斷奶后不增重,反而失重)危害,并能早日適應斷乳料,以降低飼料成本。
(七)編剪號耳
為便于管理、疾病治療及飼養成績的分析,仔豬應編剪耳號,在出生后3天左右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