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對雞生產性能影響最大,在育雛期,雛雞的抵抗力較差,對溫度的要求較高,而在育成期、產蛋期,適宜的溫度是雞只發揮正常生產性能的保證。若溫度較高,則雞的采食量下降,飼料轉化率下降,肉雞增重減慢,蛋雞蛋重減輕,蛋殼質量下降,產蛋率下降,死淘上升直至大批熱死雞。
而低溫會使雞的維持需要增多,生長緩慢,料蛋比和料肉比增高,冬季低溫和雞舍內溫度波動過大,都會使雞只抵抗力下降,產蛋下降,誘發雞群呼吸道疾病直至換羽停產,由此可見溫度是導致家禽出現熱應激,影響雞群健康和性能發揮的首要環境因素。
1高溫對雞的影響
雞是恒溫動物,通過產熱和散熱來維持體溫恒定,在高密度集約化的飼養條件下,雞的代謝產熱隨生長率增加而增加,而散熱能力卻沒有提高。雞只所需的適宜溫度隨雞齡不同而有所變化,雛雞在前幾周對溫度的要求極嚴格,不管是采取保溫傘局部采暖還是用整棟雞舍供暖,雛雞所在區域的溫度必須得到保證。
對于產蛋雞,最適宜的溫度是18℃~23℃,在適宜溫度下,產蛋雞表現為飼料利用率高,抗病力強,產蛋率高,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雞處于適溫區或低于這一范圍時,主要通過非蒸發形式散熱,當在高溫條件下,非蒸發散熱的作用己大大減弱,由于雞有羽毛覆蓋和缺乏汗腺的限制,雞只降低體溫的唯一方式是通過呼吸蒸發散熱將熱量帶走,然而提高呼吸頻率本身就是進一步增加產熱,所以只能起部分散熱作用。
2低溫對雞的影響
低溫首先會增加雞的維持需要,使肉雞料肉比增加,種雞產蛋率下降,雞只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冬季雞舍溫度過低時,為了保持溫良而沒有保障所需要的通風,會引起溫度與通風管理失衡,造成冬季雞舍內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增加環境惡化,雞舍內溫差較大時,特別是當外界溫度驟變的情況下,供暖或通風沒有很好的配合,雞舍內溫度波動過大,溫度突然降低時就會造成冷應激,在生產性能下降的同時還會引發雞群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3風冷效應的應用
在空氣流動的情況下,雞只感覺到的溫度與實際溫度是不同的,有時感受到的有效溫度與測量舍溫甚至相差很大,風速越大雞只感覺就越涼爽,這就是風冷效應。經試驗測定,在高溫環境中,氣流有利于形成對流散熱,當氣溫在24℃~33℃,相對濕度47%~62%的氣候條件下,風速由1.1米/秒提高到1.6米/秒時,產蛋率可有一定提高。在無風或低風速時(>0.3米/秒),雞的體感溫度等于環境溫度,當風速>0.5米/秒時,雞的體感溫度會相應下降。因此夏季水簾降溫期間應充分利用風冷效應,而冬季就應盡量減少風冷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