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羔羊腹瀉致病原因
腹瀉多發(fā)于7日齡內的羔羊,致病原因多而復雜,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幾方面:
1) 圈舍衛(wèi)生條件差,通風保溫工作未做好或季節(jié)交替,以致圈舍有較大的溫差波動,引發(fā)羔羊腹瀉。羔羊自身抵抗力差,未能在體內形成完善的保護性免疫機能,加之其消化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善,胃內消化酶少且活性低,對攝入的乳汁無法有效地消化,均可引起羔羊腹瀉的發(fā)生。
2) 消毒不嚴格羔羊將通過母羊乳頭、臍帶或舔舐其他雜物導致病原微生物入侵羔羊消化道,鑒于羔羊消化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善,對外來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繁殖難以抑制,其正常吸收功能受到影響,引起羔羊腹瀉。
3) 飼養(yǎng)管理不善,飼草料營養(yǎng)不全面,精粗飼料搭配不合理;或飼草中有冰凍塊根,飼料更換頻繁;羊只食用了發(fā)霉變質的飼料或飲水不潔凈;此外,由于應激反應,諸如防疫、驅蟲、用藥、分群及斷奶等,破壞了羔羊腸道內菌群平衡,導致羔羊腹瀉的發(fā)生。
4) 母羊體質差,分娩后沒有充足的乳汁,造成初生羔羊營養(yǎng)不良,新生羔羊未能及時吃夠初乳,其體內將缺乏多種消化酶、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降低了自身免疫抗病能力,極易引發(fā)營養(yǎng)不良性腹瀉。同時,母羊機體感染致病后,母體內有大量的致病菌,生理機能紊亂,母羊乳汁將變性,羔羊一旦吮吸了變性母乳,大量的致病菌將通過乳汁入侵羔羊消化道,導致羔羊腹瀉的發(fā)生。
2、臨床癥狀
發(fā)病初期,腹瀉羔羊精神不振,不吮乳,垂頭弓背,繼而腹瀉,排出灰白色、黃綠色水樣或粥狀腥臭稀糞,體溫升高,尿短赤;嚴重病例起臥困難,食欲廢絕、被毛粗亂、眼窩凹陷,最終衰竭而亡。因大腸桿菌致病的羔羊病程較長,多數會脫水死亡;因感染病毒性腹瀉的羔羊,排水樣稀糞,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因應激刺激引發(fā)羔羊腹瀉,排出同草料色相近的糞便且混有未消化的飼料。
3、治療方案
羔羊腹瀉長期使用抗生素藥物會致其腸道內益生菌受到破壞,使腸道菌群紊亂,而臨床上采用復方白頭翁散(《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0版二部中收錄)治療羔羊腹瀉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對羔羊胃腸道內菌群的破壞,縣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利用白頭翁散在控制羔羊腹瀉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其方劑由秦皮300 g、黃柏240 g、黃連160 g以及白頭翁300 g組成。該方劑所涉及的四味中藥合用(秦皮具有收澀止痢、清熱燥濕之功效,可作為佐藥;黃柏和黃連具有燥濕止痢、清熱解毒之功效,作為輔藥;白頭翁具有,清大腸血熱、涼血、清熱解毒,專治熱毒血痢,作為主藥)具有涼血止痢和清熱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療下痢膿血和濕熱泄瀉等癥。
4、預防措施
養(yǎng)羊戶(場)要注重日常羊只的飼喂管理,圈舍保持干凈衛(wèi)生,做到夏季防暑通風,冬季御寒保暖;定期采用消毒藥劑對圈舍進行嚴格消毒;初生羔羊應及時吃上吃足初乳,確保母羊的營養(yǎng)全面,給母羊飼喂全價飼草,旨在羔羊能夠獲取更多的母源抗體;精飼料和粗飼料搭配科學合理,嚴禁飼喂有冰凍塊根的飼料及發(fā)霉變質的飼草;飼料中可適當添加一些中草藥、益生素或酶制劑等藥物,提高羔羊采食量,改善其胃腸道消化功能,可有效預防羔羊腹瀉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