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豬水腫病又名豬大腸桿菌病毒血癥,俗稱小豬搖擺病。是斷乳仔豬常見多發病,斷乳后1-2周齡多發,發病率較低,呈地方性流行,病死率高(90%)。本病無明顯季節性,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發病較多,特別在氣候驟 ...
豬水腫病又名豬大腸桿菌病毒血癥,俗稱小豬搖擺病。是斷乳仔豬常見多發病,斷乳后1-2周齡多發,發病率較低,呈地方性流行,病死率高(90%)。本病無明顯季節性,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發病較多,特別在氣候驟變和陰雨季節更易發病。
病因:
引起本病的病原,一般認為是一種具有特異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腸桿菌所產生的毒素而引起的中毒癥。當以下條件存在時可促使本病的發生,如斷奶仔豬突然改變飼料和飼喂方法,斷奶方法不當,飼料蛋白質比例水平偏高且過于單純,礦物質、微量元素缺乏,飼喂貪吃過飽等,若硒和VE不足時,會誘導本病發生;豬舍衛生條件差,仔豬缺乏運動,致使豬只體質衰弱,脾氣虧虛,三焦失調,則水濕外泄受阻,使水濕泛溢于肌膚,而成水腫、經絡麻痹而發病。
癥狀:
本病多突然發病,病初表現輕度精神萎頓、食欲減退、步態不穩、體溫一般不升高,偶有個別豬只體溫上升;隨之可見頭面部及眼瞼水腫,并出現神經癥狀,大多行走不穩,搖擺盲目轉圈,有的病豬前肢跪地,二后肢直立,有的臥地不起,四肢劃動,似游泳狀,口吐白沫,用手觸摸豬體,反應敏感,興奮不安,叫聲嘶啞,表現驚厥。本病進程很快,一般均在48小時以內死亡或恢復,大豬病程較長,常可延至5-7天或更長一些時日。致死率達90%。解剖可見豬體各部位發生不同程度的水腫,尤以胃壁水腫最為嚴重。切開胃壁可見增厚和膠凍狀,并流出清亮或茶色液體,結腸系膜呈膠凍樣水腫,全身淋巴結水腫、充血和出血。心包和胸腹腔有較多積液,暴露空氣則凝成膠凍狀。
防治:
藥物治療的早期效果較好,后期一般無效。因本病的發生與哺乳仔豬飼養管理息息相關,預防本病必須對哺乳仔豬適時補料,以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切忌突然斷乳和更換飼料,飼料營養要全面,飼料中的蛋白質不能過高,斷乳后的仔豬切忌飼喂過飽。在缺硒地區,應注意添加硒和維生素E。豬舍保持清潔干燥,定期沖洗消毒,這樣才可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