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或稱“紅斑丹毒絲菌”)引起的豬的急性、熱性細菌性傳染病,臨床中可分為急性敗血型、亞急性疹塊型、慢性型(關節炎、心內膜炎和皮膚壞死)。豬附紅細胞體病( 以下簡稱“附紅體”)是由附紅體寄生于豬紅細胞表面、血漿及骨髓中, 以發熱、溶血性貧血黃疸為主要臨床癥狀的傳染病。筆者在臨床診療中,曾成功診療1例豬丹毒合并附紅體感染病例,現報告如下:
發病概況
2015年,某規模化豬場,發病時全場共存欄4780頭,其中基礎母豬420頭,種公豬8頭, 7月20日來診,主訴近15天來該豬群連續出現臨產母豬、哺乳母豬突然死亡現象,往往出現以下類似情況:飼養人員發現清晨喂料和巡檢時母豬行為狀態還很正常,3個小時后即出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郁癥狀,而后來不及治療轉歸死亡,死亡前自口、鼻流出帶有血色的泡沬樣物質。至今共有17頭母豬病死。此外,近7天來發現70Kg以上的肥育豬群中個別出現體溫升高、厭食、皮膚發紅的病例,偶爾有肥育豬的皮膚出現鉆石樣紅斑。該場技術人員曾使用氟苯尼考按產品說明中的預防量拌料防治,但無明顯效果。該場母豬群常規免疫豬瘟、口蹄疫、藍耳病、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乙腦、圓環病毒(Ⅱ型)病、傳染性胃炎、流行性腹瀉、大腸桿菌、副嗜血桿菌病病種疫苗。
病理剖檢變化
對2頭病死母豬進行大體剖檢的病理變化如下:耳、四肢等未稍部位稍見發紺;心室、心房有彌漫性出血或刷狀出血斑、點;心包液中有少量纖維素性物質附著;心室內膜、心房內膜或近心靜脈內膜發現混合性血栓附著,附著處組織潰瘍、出血;心室或心房有纖纖維素性物質附著;氣管、支氣管內充滿血色或白色泡沬樣物質;腹腔臟器的漿膜面有大量纖維素性物質附著;胃黏膜、十二指腸黏膜彌漫性出血;脾臟腫大、色紅、邊緣增厚。
實驗室檢查
1. 全血涂片檢查附紅體感染情況
全血涂片姬姆薩染色后,置油鏡下檢查附紅體感染情況,結果發現附紅體大量存在于血清中或附著于紅細胞上,附著于紅細胞上的附紅體呈香蕉狀、豆點狀或環狀。
2. 心血涂片檢查細菌感染情況
心血涂片革蘭氏染色后,置油鏡下檢查心血中潛在細菌感染情況,結果發現有革蘭氏陽性、絲狀或彎曲成海鷗狀的桿菌存在。
3. 心血中細菌的分離與鑒定
無菌操作取心血接種于兔血瓊脂培養基,37°培養24h后觀察,結果發現有散在、細小、光滑圓潤的透明露珠狀菌落生長,對培養物進行鏡檢發現細菌純度高,形態均一如心血涂片中所觀察到的細菌。該菌經純化、生化試驗后鑒定為豬丹毒桿菌。
確診
依據病史、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實驗室檢查,確診該豬群的病因為豬丹毒合并附紅體感染。
防治方案
1. 驅蚊:全場防治蚊蟲,豬舍門窗用紗網封閉,清除場內外污水,下水口和糞溝要用水泥板覆蓋不留死角,每天晚上豬舍用蚊香驅蚊。
2. 免疫預防豬丹毒:使用豬瘟-丹毒-肺疫三聯疫苗緊急免疫除哺乳仔豬外的全場豬群,免疫時種豬要每頭豬更換針頭1次,其它豬群要每圈更換針頭1次。
3. 藥物預防:免疫豬瘟-丹毒-肺疫三聯疫苗3天后,飼料中加入“利高-44”+阿莫西林,用量按購入商品的說明,連續使用7天。7天后再用“雅多康”(多西環素)連續拌料7天。
4. 針劑注射發病豬:按每天2次,連續3~5次頸部肌肉注射青霉素的方法治療發病豬,青霉素使用劑量10萬單位/公斤體重。
結果與體會
1. 結果:30天后回訪,主訴進行防治3天后即不再有母豬死亡,7天后即不再有肥育豬發病,15天后認為豬群已經處于正常生產狀態,回訪時感覺豬群很健康。
2. 體會:當前,豬丹毒在國內部分地區的豬群中時有發生,附紅體在國內豬群中感染率居高不下,筆者認為,在當前養殖形勢下,避免上述兩種疫病暴發或持續發生的措施,首先是有效的免疫,但因附紅體生活史不清,不能在體外無細胞培養基中增殖,尚無有效的疫苗用于養殖生產,則對豬群進行丹毒的緊急免疫是必要的,由防治結果看也是有效的,且就該豬群而言并未因疫苗免疫出現流產或其它副作用;其次,阻止上述兩種疫病病原體快速傳播、降低豬群發病率的有效措施是對蚊類的防治、避免針頭連續注射的感染,這是在養殖環節避免血源病原體傳播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在免疫豬丹毒疫苗3天后即對豬群投服豬丹毒桿菌較敏感的阿莫西林,從防治結果看,阿莫西林好像并未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