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母雞高產和降低蛋的破損率,產蛋期應檢查鈣的供應情況。飼料是決定蛋殼質量和蛋殼強度的主要因素。試驗證明,開產前半個月母雞骨骼中鈣的沉積加強。因此從4月齡起至達到5%產蛋率時,應給母雞喂含鈣量較高的配合料。現在普遍認為,產蛋雞日糧中含鈣量3.2%~3.5%是最佳水平,而在高溫或產蛋率高(75%~80%)的情況下,含鈣量可加到3.6%~3.8%,短期內加到4%能使蛋殼變厚,但進一步提高對產蛋不利,也不能改善蛋殼質量。飼料中鈣不足會促進吃料,結果飼料消耗過多,母雞體重增加,肝中脂肪沉積多;飼料中鈣含量超飽和狀態,會使雞的食欲減退。地面平養時,可在雞舍內放幾個專裝粗砂粒和碎貝殼的飼槽,任雞自由采食。
一般情況下,母雞骨骼中有足夠形成幾個蛋所需的鈣貯備,當從飼料中得不到足夠的鈣時,蛋殼就會變差,產軟蛋或無殼蛋,甚至癱瘓。骨骼中的鈣被調用來形成蛋殼的時間越久,蛋殼強度就越差。
夜間形成蛋殼期間母雞感到缺鈣。光照期間前半天雞攝食的鈣經消化道,在小腸中被吸收進入血液,沉積在骨骼中,然后在必需時動用以形成蛋殼。只有后半天攝食的鈣,才被直接用于形成蛋殼。因此,最好在12~20點給母雞補喂鈣,讓母雞自由吃鈣時,它們能自行調節鈣量。例如:在蛋殼形成期間,攝鈣量在正常情況下為92%,而在非形成期間攝鈣量只有68%。體重較低、吃料又少的母雞應多喂一些鈣。
普遍采用貝殼和石粉作鈣源,日糧中貝殼和石粉為2∶1的情況下,蛋殼強度最好。雞對動物性鈣源吸收最好,植物性鈣源吸收較差,高溫消毒過的蛋殼是最好的鈣源。
在雜交雞的試驗中,當61周齡的雞破殼率達3.5%時,在下午補加飼料總量2%的粒狀貝殼粉,破蛋明顯減少,蛋殼光滑,到72周齡時平均破蛋率僅為1.59%,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鈣、磷和維生素D3的含量比例對蛋殼強度有影響。鈣3%~3.5%,磷0.45%最佳,而維生素D3的標準為維生素A標準的10~12倍最好。鈣決定蛋殼的脆性,磷決定蛋殼的彈性。維生素D3缺乏會破壞鈣在體內的平衡,結果形成的蛋殼有缺陷。一般在下午14~17點所產蛋的蛋殼質量都很好,主要跟產蛋間隔時間延長,雞得到足夠的鈣補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