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藍耳病的發展歷程
藍耳病在80年代美國第一次被發現,到90年代已經傳到歐洲一些國家。中國在2006年爆發藍耳病,隨后分離到高致病性毒株。藍耳病對豬場的影響非常大,主要表現癥狀為豬繁殖障礙、呼吸道疾病、生長緩慢及死亡率增加。目前藍耳病起源不明,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流行并且難以控制。
二、傳播途徑
感染動物通過唾液、鼻腔分泌物、尿、精液排出病毒,偶爾經糞便排毒,懷孕后期感染的母豬可通過乳汁排出病毒。
豬主要通過鼻腔、口腔、陰道等傳播,也可通過損傷的皮膚傳播,包括剪牙、斷尾、剪耳、注射藥物和疫苗。懷孕母豬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給仔豬,引起死胎和弱仔。
三、藍耳病的癥狀表現
1、母豬
急性感染期有1%-3%的母豬流產,流產常發生在妊娠后21-109天。有5%-80%的母豬會在妊娠后100-118天產仔,所產的胎兒有正常的豬、弱仔豬、新鮮死胎和木乃伊胎。一般情況下,死胎占一窩仔豬的0-100%,占整群產子數的7%-35%。此病可以持續4個月,耐過的母豬發情遲緩、不孕率升高。
2、哺乳仔豬
哺乳仔豬表現精神沉郁、消瘦、腹瀉、腿外翻、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眼瞼水腫。少部分豬可見耳部、體表皮膚發紫。剖檢可見間質性肺炎,淋巴結腫大2-10倍,初期淋巴結水腫呈褐色,隨后變硬、顏色變為白色或淺棕褐色。
3、生長育肥豬
主要表現厭食、精神沉郁、呼吸困難或喘氣,耳部、腹部和尾部皮膚有一過性深紫色。通常混合感染其它病引起死亡升高。
四、防治措施
目前對藍耳病沒有特異療法,只能通過加強豬場生物安全,避免群體之間的相互感染,降低損失。
1、堅持自繁自養,不輕易引種。
2、規模豬場實行全進全出,嚴格按照轉群標準執行。
3、空舍消毒,要先徹底清洗豬舍,然后再進行消毒,等圈舍充分干燥后再轉入豬群。
4、需引進后備豬時,先進行馴化,再轉入豬群。
5、后備母豬和母豬群應根據本場具體情況確定疫苗毒株和免疫時間。
6、定期實驗室檢測豬群感染情況,做到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