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認可的NDV毒力判定依據:ICPI值和F蛋白裂解位點序列。當ICPI>0.7,或者其F蛋白裂解位點第113~116位氨基酸殘基包含至少3個精氨酸或者賴氨酸,并且第117位氨基酸殘基為苯丙氨酸時,可以判定為新城疫爆發。
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首席專家、研究員、廣東省禽流感專家組專家畢英佐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急性敗血性傳染病,曾多次在世界范圍內流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NDV在分類上屬于副粘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屬,是一種單股、負鏈、不分階段有囊膜的RNA病毒。NDV目前只有一個血清型,根據基因組織結構和遺傳距離可將所有的毒株劃分為ClassⅠ和ClassⅡ兩大分支。ClassⅠNDV,2006年首次報導,包括9個基因型,所有的分離株均為弱毒,主要來源于野生和家養水禽中。ClassⅡNDV由11個(Ⅰ-Ⅺ)基因型組成,自1926年首次爆發以來,造成四次大流行的強毒株和現階段常用弱毒疫苗均屬于ClassⅡ分支。
其流行區域集中在亞洲、中東、非洲、中美和南美,以及部分歐洲國家。90年代以來,分離的強毒株大多屬于基因Ⅶ型,流行趨勢主要趨于基因Ⅶ型。
新城疫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可高達100%,但臨床表現與病毒毒力、家禽種類及其易感性、環境因素、免疫狀況關系密切,尤其是部分遷徙鳥類可以攜帶強毒但并不表現出臨床癥狀。
1、病毒變異
該病毒在高免疫抗體水平壓力下變異毒株不斷出現。有研究證實目前的商品疫苗對NDV野毒已經不能產生良好的保護,有必要研制新型疫苗來控制新城疫的傳播。
盡管國內對NDV的抗原性變異存有異議,然而目前的共識是:疫苗株與近年NDV分離株的F、HN基因已經產生了較大程度的分子變異。通過對NDV HN氨基酸的同源性比較證實:野毒間HN氨基酸高度同源(96.5%~99.8%),而與傳統的疫苗株LaSota、Clone30等同源性較低(87.4%~89.9%),彼此的差異較大。
目前,我國的疫苗毒株主要為Ⅱ系(B1)、Ⅳ系(LaSota)和Ⅰ系(Maktesuar),和主要流行株基因Ⅶ型毒株有較大的區別,且各地區的具體流行株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這可能是近年來常發生高抗體水平雞群發病、導致免疫失敗及發生非典型新城疫的重要原因之一。
2、NDV的流行史
第一次大流行歷時16年才真正流行。
第二次大流行始于上世紀60年代的中東,僅用4年時間便由南美洲和印尼傳入歐洲和美國等地區和國家,并引起流行,波及全球。此次大流行與籠養鳥的關系密切,野鴿、歐洲賽鴿和食用鴿等已被認為是新城疫的潛在來源。
第三次大流行始于上世紀70年代晚期,1981年到達歐洲,1985年才真正流行。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是由鴿副粘病毒Ⅰ型(或稱鴿源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賽鴿和觀賞鴿。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發生于亞洲、中東、非洲、中國、南美和歐洲的ND被認為是第四次大流行,并且大部分都是由新出現的Ⅶ基因型引發的。
3、流行特點
盡管目前對NDV采取了強制性免疫、撲殺、限用中等毒力疫苗、生物安全措施保障等,但其仍然是危害禽類的主要傳染病,并呈現新的流行趨勢。
新城疫新的流行特點體現在:非典型NDV;NDV新基因(亞)型出現;宿主范圍擴大,對水禽具有高致病性毒株的出現。
NDV不同毒株之間的毒力差異較大,毒力的大小通常用不同的致病指數來表示。國際認可的NDV毒力判定依據:ICPI值和F蛋白裂解位點序列。當ICPI>0.7,或者其F蛋白裂解位點第113~116位氨基酸殘基包含至少3個精氨酸或者賴氨酸,并且第117位氨基酸殘基為苯丙氨酸時,可以判定為新城疫爆發。
4、ND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患病雞群冠和肉垂呈暗紫色,毛松翼垂,怕冷打堆,閉眼瞌睡,頭頸震顫,站立不穩,倒地側臥,經2~3天便死亡。
嗉囊積液,嘴角流涎,拉青白色稀糞。
張口伸頸呼吸,發出咯咯喘鳴聲或怪叫聲。
后期個別病雞出現神經癥狀,如斜頸、轉圈、退后行走等。
腺胃黏膜乳頭出血,小腸黏膜有圓形或棗核狀壞死潰瘍病灶,泄殖腔充血、出血,氣管環充血、出血,氣管內有較多粘液。
非典型雞瘟只見少數出現胃腸變化,有時只見腸道壞死潰瘍,不見腺胃出血。
5、 疾病診斷
患病雞臨床發病表現
雛雞:多發生于25~45日齡,死亡率可高達20%~70%,部分雞患有神經癥狀、下痢等表現,病程快而急。
產蛋雞:主要表現為產蛋明顯下降,可達20%~70%不等,單純ND感染死淘率不顯異常,可能有輕微的呼吸道癥狀或下痢現象,蛋品質受到一定影響。
血清學診斷:開產后每月對每群雞進行抗體監測,每群抽檢16只雞,如果有3只雞的HI抗體在7log2以下(含7log2),應加強免疫。
病原學診斷:病毒分離鑒定、中和試驗、PCR。
6、防控措施
非典型新城疫是產蛋下降的重要原因。NDV近年來分離株多為基因Ⅶ型,而Ⅰ系屬基因Ⅲ型,LaSota為基因Ⅱ型。建議在多日齡多批次雞場使用基因Ⅶ型弱毒疫苗、滅活苗。35日齡盡管使用過滅活苗和活苗,但NDV HI抗體一般不高,注意做好生物安全措施。開產前用滅活苗免疫接種,盡管HI抗體滴度高,但開產后每隔1~3個月要用活苗免疫一次,增強粘膜免疫作用。此外,還要注意保證HI抗體水平的控制。開產后每月對每群雞進行抗體監測,每群抽檢16只雞,如果有3只雞的HI抗體在7log2以下(含7log2),應加強免疫。一般在36周齡用優質滅活苗(0.3毫升/只)補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