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白痢的診斷需要依靠臨診和實驗室診斷相結合,臨診要全面檢查,實驗室診斷如培養特性、生化特性、凝集試驗、瓊脂擴散、間接血凝、ELISA、PcR等。
一檢疫凈化措施
對種雞有計劃地進行檢疫,淘汰陽性雞,培育無白痢種雞群,切斷垂直傳播途徑,可逐步控制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目前,國內對雞白痢的凈化方法主要采取通過全血玻板凝集試驗,檢疫、淘汰帶菌種雞。首次檢疫通常于90日齡進行,間隔3周進行第二次檢測,以后根據前期檢測結果進行復查。發現陽性雞及時淘汰,直至種雞群雞白痢陽性率低于0.1%。
在種雞場管理方面,應實行不同目齡雞分開飼養,對于雛雞盡可能在網上飼養。新引進的雛雞要隔離飼養觀察,不能立即混群。飼養密度要適中:不可過于擁擠。保持室內外衛生,雞舍和用具要定期消毒。清掃出的糞便要運到遠離雞舍的地方作無害化處理。控制光照,保持雞舍干燥,空氣新鮮。保證雞對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需求,以增強體質。病死雞要進行焚燒或深埋,被污染的地面要鏟除表土,墻壁和圍欄要進行嚴格消毒。
種雞凈化的社會、經濟效益非常顯著,通常一只祖代種雞可影響50個父母代雛雞,一只父母代雞影響150只商品代雛雞,因此種雞凈化的效果事半功倍。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已基本消滅了雞白痢,國內一些種雞場雞白痢凈化也取得了顯著效果。
二抗生素防治
抗生素是控制商品雞群發生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的有效手段,但本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逐步增強,且在不同地區,不同雞場的耐藥譜有很大不同,所以應及時對感染雞進行細菌分離與藥敏試驗,以篩選敏感藥物。抗生素使用要交替、間歇,同時抗生素治療能減少死亡率,但不能消除帶菌雞和控制本病傳播,因此對種蛋在孵化前進行消毒,對控制雞白痢沙門氏菌病有較好的效果。
三 中草藥防治
中草藥既可控制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的發生流行,又可避免藥物殘留,展現出極強的生命力,在我國已廣泛用于雞白痢的防治。中獸醫認為,本病一是由于濕熱壅滯腸道所引起,應以清熱解毒,燥濕止痢為治則;二是由于腸冷氣虛,脾不健運,津液凝滯腸道引起,宜以健脾燥濕為治則。研究人員發現,以復合中草藥制劑用于雞白痢沙門氏菌人工感染雞的預防和治療,保護率達88%~90%,治愈率
為75%~84%。
四疫苗預防
以疫苗預防雞白痢的研究與實踐多年來從未間斷,其間經歷了滅活疫苗、突變株疫苗和基因工程減毒疫苗等發展階段,而在歐美一些國家己出現商品化的疫苗產品。國內潘志明用轉座突變及粗糙型變異方法獲得了R97株,該活疫苗可提供90%以上的免疫保護率,而且還能明顯提高日增重。沙莎使用蜂膠作為佐劑,研制出雞白痢沙門氏菌蜂膠滅活菌苗的中試產品,應用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國內部分學者對雞白痢沙門氏菌脂多糖抗原的免疫機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閏紅霞的研究表明脂多糖抗原是重要的保護性抗原,免疫后可同時激活機體的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因此脂多糖亞單位疫苗也被人們寄予較大的期望。
五微生態制劑防治
微生態制劑即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可通過競爭排斥作用抑制消化道病原菌,維持體內的微生物的平衡,建立有利于宿主的微生物區系,進而提高動物免疫能力。國內外諸多研究表明,乳酸桿菌、芽孢桿菌、噬菌蛭弧菌、放線菌等活菌制劑對治療或預防雞白痢沙門氏菌感染均有較好的效果,且符合生態規律,應用前景廣闊。但部分研究表明,微生態制劑通常在環境控制,衛生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才能表現出較好的防治作用。
六其他方法
部分研究表明,寡糖可通過降低盲腸內容物pH值來抑制雞白痢沙門氏菌的定殖。其原理是促進腸道中厭氧細菌生長,調整腸道微生態環境,進而起到防治雞白痢沙門氏菌感染的作用。雛雞出殼時飲用含有五種寡糖的溶液,3日后攻擊雞白痢沙門氏菌,10日后撲殺檢測雞白痢沙門氏菌的定居數量,結果雞白痢沙門氏菌的數量明顯減少。
另有部分學者發現,酸化劑對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的防治也有較好的效果。其作用主要包括:降低消化道pH值,提高消化酶活性,殺菌抑菌作用,調控消化道菌群平衡等。趙淑麗發現1%混合酸對雞白痢的預防效果明顯,保護率達97%。朱太其發現,飼料中添加0.4%丙酸或O.25%甲酸或o.36%甲酸鈣鹽對雞白痢沙門氏菌有很好的預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