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豬場經營管理效益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成本和銷售價格,而銷售價格由市場決定,豬場可以控制的只有養殖成本,關系養殖成本的因素有管理因素、飼料因素、豬群健康因素。本文就豬群健康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希望共同探討。
種 豬
規?;i場種豬群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3種:產后泌乳障礙綜合證、便秘、肢蹄病。
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PPDS)
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PPDS)又稱乳房炎-子宮炎-無乳綜合征(MMA),主要發病原因是乳腺發育不良,泌乳細胞數量少;泌乳細胞合成乳汁的能力不足;其他器官和系統提供乳腺泌乳所需營養及其他相關物質不足,本文僅探討疾病因素導致的產后泌乳綜合征。
危害
母豬奶水不足,弱仔數量增多;斷奶后炎癥增多造成繁殖障礙(斷奶7天不發情,發情配種時流膿、妊娠期流出灰白色物質);仔豬腹瀉。
對策
母豬衛生管理: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感染因素主要有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綠膿桿菌。
母豬進產房消毒洗澡工作:目的是讓母豬干干凈凈進產房。具體做法是在母豬進產房前將母豬身上臟物沖洗干凈,然后用藥液消毒一次,到上產床后第2天再連豬帶床進行一次消毒,盡可能減少從種豬舍帶來的病原體。
母豬臨產前消毒:用0.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母豬乳房,對產床進行消毒,最后清洗母豬會陰部。
母豬產后的護理:產后3~5天,子宮頸處于開張狀態,后軀衛生(血污、糞便)及時清理,否則會導致病原微生物通過開張的子宮頸進入生殖道,造成感染。
藥物保?。耗肛i分娩后,生殖道仍處于開放狀態,體力衰弱,疾病抵抗力下降,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而致病,應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產后、產前產后藥物保健在規?;i場是常用的疾病防控措施,但不同的保健方案效果卻參差不齊。產后保健效果不理想,主要是母豬產后采食量普遍偏低,導致藥物攝入量不足。比較適宜的是產前和產后保健,產前保健主要降低母體病原體攜帶數量,產后保健主要控制產后炎癥。母豬產前7天至產后7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能使仔豬死亡率降低43%,斷奶時體重提高8%。
而目前母豬給藥方式主要通過飼料中加藥進行,但由于母豬產后的采食量不足導致的隱形子宮炎時有發生。如何解決豬場中加藥方式是控制產后泌乳障礙綜合證的重中之重,因此,投藥方式可以借鑒醫學中的“頓服”法,即不管母豬采食量有多大,使用“點心包”一次性喂服。比如使用80%泰妙菌素30g+10%強力霉素600g+磺胺氯噠嗪鈉80g+葡萄糖500g,混于4.5kg次粉中,每次投喂25g,喂料時先加料,后加藥,一天2次。此方案中的藥物劑量是按照每頭豬每天采食5kg飼料計算。
產房需要重點關注豬群:有子宮炎-乳房炎病史的母豬;體況虛弱的母豬;臨產發燒的母豬;人工助產的母豬;產死胎或木乃伊胎的母豬;仔豬的黃白痢的母豬;第一胎母豬;八胎以上的老齡母豬;產前少食或便秘的母豬;曾經發過高熱病的母豬。
母豬便秘
規模化豬場母豬便秘發生率較高,大約為20%~35%,有的場高達60%,值得引起重視。
危害
1、糞便發酵產生熱量會使直腸溫度升高,進而造成母豬體溫升高。
2、糞便發酵產生的毒素會損害機體的器官,引起各種炎癥,如子宮炎等。也會加劇母豬的乳房水腫現象,嚴重的會引起乳房炎。乳房炎及產生的毒素都會引起仔豬下痢。
3、便秘會造成母豬厭食,進而引起母豬分娩無力,充滿糞便的直腸壓迫產道,兩者都會引起母豬難產,產死胎或流產。
4、便秘會引起母豬精神沉郁或暴躁,母豬坐立不安,容易壓死、咬死、夾死仔豬。
5、便秘會引起母豬營養不良,進而影響仔豬生長發育。
對策
1、飼料配方:要求達到:高纖維、大容積、低能量、營養均衡。值得注意的是規?;i場中使用粉料時,玉米粉碎所選用的篩片孔徑的規格保證在3.5~4mm,防止飼料粉絲過細造成消化過快,豬無飽腹感。
2、充足的飲水:在妊娠期間每頭每日不應少于8~12升的飲水(平均10升/頭?天);在泌乳期間,每頭每日不應少于8~20升飲水(平均15升/頭?天)。對于母豬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敞開供應清潔飲水。
3、合理用藥,緩解便秘:使用硫酸鎂、大黃和人工鹽,對緩解便秘有一定的幫助。
4、適當使用微生態制劑,調節腸道菌群。
肢蹄病
養豬業目前對豬肢蹄病關注甚少,對肢蹄病重視程度不足,造成母豬生產效率下降,最新資料表明,豬因肢蹄病淘汰的比例為15.2%。
危害
肢蹄病導致疼痛,降低繁殖效率,引起早期淘汰,并導致生產水平的下降等;肢蹄病能夠引起代謝紊亂,出現胎盤和產道機能紊亂。
對策:通過后備豬的選育、營養、圈舍設計可以有效的預防豬肢蹄病。
1、后備豬的培育:通過體形評分,選擇骨骼結構好,肌肉勻稱的后備母豬,可有效的預防肢蹄病。
2、營養:后備母豬飼喂后備母豬料,維生素和礦物質必須合理,鈣、鋅、錳、銅和維生素A、D、E及生物素均對肢蹄角質化發育具有重要作用。
3、欄圈:欄圈設計合理,防止欄圈地面粗糙和過于光滑。
哺乳仔豬
哺乳仔豬主要是腹瀉問題,而哺乳仔豬腹瀉是環境衛生病。產房做到三度:溫度、濕度、清潔度可以有效的控制哺乳仔豬的腹瀉。
溫度:創造母豬大環境和仔豬小環境,大環境控制在18~22℃,有利于提高母豬采食量,防止母豬失重,仔豬所處小環境控制在30~32℃,以后每周降2℃。做好通風和保溫工作,減少賊風,防止仔豬腹瀉。夏天采用風機和濕簾降溫,有條件的安裝滴水降溫設備。
濕度:產房保持干燥對于仔豬來說至關重要,但產房高濕現象經常發生,尤其是母豬飲水造成的產床濕度過大,因此要及時調整飲水器流量,保證在2L/min,及時檢查水嘴、水閥有無漏水現象。母豬進入分娩舍后,分娩舍走廊撒石灰粉,可以降低濕度。
清潔度:造成哺乳仔豬腹瀉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溫度、濕度、衛生差。母豬上床前徹底清理消毒產仔舍,并空舍5d以上??丈嵯咀龅角?沖-消-薰-空5個環節的連續作業;進產房母豬先洗澡,后消毒。洗去身上污物,不讓任何東西帶上產床,特別注意蹄部的沖洗消毒;母豬排便后,立即清除,產床上不留糞便。如母豬腹部沾有糞便,應立即用消毒抹布擦凈。
保 育 豬
保育階段是當前豬場疾病高發階段,母源抗體下降、斷奶混群應激、飼料改變應激,自身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全。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圓環病毒、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支原體在規?;i場中屢見不鮮。
控制策略:重點控制“差”:溫差和營養落差;“散”:分散應激;“全”:全進全出;“卡”:嚴把進豬質量關四字方針。病毒性疾病要根據豬場血清學變化規律優化免疫方案,選擇適合豬場的疫苗預防。藥物控制:根據血清學變化,在血清學陰轉陽之前,選擇廣譜抗生素和免疫增強劑進行保健,控制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等細菌性疾病的繼發感染。仔豬斷奶后采食量下降,用藥療程需要2周。斷奶后2周的藥物控制最好采用飲水給藥的方式進行保健,飲水給藥過程中需要根據溫度情況調節豬群控制飲水的時間,藥物保證在1小時內飲用完畢。保育階段主抓以下2個階段:斷奶后2周和7~9周。
育 肥 豬
呼吸道疾病綜合征(PRDC)是當前規模化豬場育肥豬群常發疾病。目前的發病時間主要集中在斷奶后的2-3周或應激后的2周內,這主要是由于PRRSV的感染時間以及應激時間所決定。若PRRSV感染發生于斷奶前后,則PRDC的發病時間可以在斷奶后2~3周;若PRRSV感染發生于保育后期或轉群后,則PRDC可發生于生長階段的前期。斷奶、疫苗注射、轉群和混群應激,豬機體抵抗力下降,疾病癥狀開始顯現。
控制方案
1、控制鑰匙性病原:支原體、藍耳病。
2、控制繼發性細菌性病原:多殺性巴氏桿菌、傳染性胸膜肺炎。
3、實施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用藥方案
豬場肺炎支原體感染嚴重可考慮接種疫苗,免疫程序根據豬場的具體情況制定。據2004年18屆世界豬病大會資料,韓國的試驗結果顯示3周齡和5周齡的免疫程序比1周齡和3周齡免疫效果要好。而藍耳病的感染需根據豬群感染壓力和健康程度合理選擇,就目前來看,免疫活苗效果比滅活苗效果確實,尤其是藍耳病陽性場。
藥物保健方案主要針對繼發感染。由于PRDC的發生是病毒/細菌(包括支原體)混合感染的結果,所以用藥必須選擇廣譜的或藥物組合。常用藥物包括:泰妙菌素、氟苯尼考、金霉素、鹽酸多西環素,具體根據豬場藥物敏感性定制,藥物效果關鍵在于用藥時機的選擇,現代化的豬場使用批次管理可以明確提示豬群不穩定的日齡。
4、減少豬群的應激:擁擠、并圈或轉群、抓豬打針、免疫刺激(尤其油佐劑的刺激),在豬群不能避免的應激之前適當添加抗應激藥物進行預防。
5、全進全出:筆者曾做過試驗,將不同批次的豬進行混養,混養成活率比非混養成活率低5%。因此全進全出是規?;i場控制疾病的基礎。
總之,豬群健康直接影響養殖成本,規?;i場應從環境、管理、飼料、生物安全、人員培訓等方面入手,確保豬群健康水平,提高產能,從而獲得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