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是一種珍貴禽類,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食用價值。黑天鵝主要以植物性飼料為主,一般在海岸、海灣、湖泊等水域進行養殖,飼養方法簡單,抗病力強,人工養殖黑天鵝經濟效益可觀,前景廣闊。本期介紹一組黑天鵝養殖技術,供養殖戶參考。
養殖環境
黑天鵝喜歡群棲于海岸、海灣、湖泊等水域,對外界干擾比較敏感,以淺灘的水生植物、草和水生動物為食,場址宜選在遠離城鎮、村莊及生活區的地方,盡可能避免外界的干擾。有自然水域,且水草叢生的地方較為適宜。
黑天鵝在自然散養情況下,水域面積可大可小,一般100平方米水域可放養1對種鵝。在水域內種植一些挺水植物,池周空地可根據季節輪作牧草,供其采食,并栽植一些喬木供夏季遮陽。散養區周圍設置1.5米高網片或柵欄,以防其他動物進入干擾,影響其生長與繁殖。池水要定期消毒,一般每畝水面撒新鮮石灰粉50公斤或漂白粉20公斤。同時,要進行人工斷翅或每年人工剪羽一次,以防飛逃。具體方法為在每年秋季黑天鵝換完羽后,剪去初級飛羽5~6根即可。
籠舍圈養面積宜為30平方米,內含水池10平方米,水深60厘米,每舍養l對種鵝,池水定期更換。
建巢筑窩
黑天鵝在20月齡進入性成熟期,在此階段要在其活動場周圍提供干茅草、羊草、稻草等營巢材料,供其自由采擷來建巢筑窩。若讓其自然孵化,需在巢頂搭建1個小棚用來遮陽避雨,切記孵化期間杜絕人為干擾。親鵝一般選擇安靜、隱蔽、地勢較高的位置營巢。雌鵝非常小心謹慎,警惕性極高,營巢過程中一旦發現不安全因素或人為干擾,立即放棄巢穴,另選新址。一般雌雄雙方共同營巢,但分工不同。雄鵝負責收集、搬運巢材,雌鵝負責搭建整理。一般巢基及巢外周是較粗的樹枝,巢內為細樹枝、樹葉、較少的羽毛及細干草。巢呈不規則橢圓形,巢長徑約170厘米,短徑約150厘米,巢高約25厘米,巢深約9厘米,營巢約需5~10天。
飼料標準
種鵝以精飼料(可用產蛋雞顆粒料)為主,青飼料(包括牧草、青菜等)為輔。進入繁殖期時,需在精飼料中加5%的魚粉與3%的貝殼粉,以滿足其繁殖需要。
雛鵝混合粉料蒸制成的窩頭,雞蛋、青綠飼料、骨粉、鈣粉、魚肝油和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育雛初期,環境溫度較高,飼料易變質,喂食次數宜多,每天4次。以后隨雛鵝日齡增長和環境溫度的降低,逐漸減少喂食次數。日糧中精飼料占70%、青飼料占30%。精飼料用蛋白質含量高的肉雛雞顆粒料。
青年鵝雛鵝長至4月齡即進入青年鵝飼養階段,精飼料可轉用蛋雛雞顆粒料,并提供青飼料供其自由采食。
成年鵝可分為粒料、粉料和青綠飼料。粒料有玉米、高粱、大米或稻谷,是常備飼料。粉料為大麥渣(面)、玉米渣(面)、高粱(面)、豆餅渣(面)、麩皮、魚粉(或蠶蛹粉)、骨粉、鹽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混合拌成,拌濕后喂給(或蒸制成窩頭、壓制成顆粒)。青綠飼料包括各種葉菜、水草、青草等。粉料平時每天喂1次,冬季喂2次。粒料要經常飼喂,要勤添、少添。夏季大量喂青綠飼料,宜切碎拌入混合飼料中,也可扔到水中任其采食,冬季應補充適量維生素。
防疫措施
要定期打掃衛生,保持清潔,并用消毒藥液噴灑消毒,殺死各種病原體。常用的消毒藥液有季胺鹽類、含碘類制劑,要定期更換消毒藥物。飼養期間每月可用廣譜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土霉素、環丙沙星等或用中草藥物拌料投飼3天,用來預防禽病的發生。
定期給鵝進行各種疫病的預防接種,可根據當地疫情特點,因地制宜進行。如小鵝瘟發生季節就要對出殼小鵝進行免疫;10日齡左右要及時打禽流感疫苗,并對鵝寄生蟲病進行及時預防;一般20日齡和育肥前20天要用丙硫苯咪唑進行二次防治;每年3月初給種鵝肌肉注射小鵝瘟血清與鵝副粘病毒疫苗各1次。
主要病害有小鵝瘟、大腸桿菌病、鵝副粘病毒病、禽霍亂、寄生蟲病等,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同時,要定期觀察黑天鵝的精神狀態,健康鵝體質健壯精神飽滿,行動敏捷,羽毛緊湊有光澤,雙眼明亮有神。否則有某種疾病,應查明病因及時治療,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對癥用藥,以防禽病蔓延。
繁育管理
發情交配 親鵝嘴上紅斑鮮亮,羽毛更加富有光澤,配對的黑天鵝形影不離,互相戲水、追逐,接頭交頸,顯得特別興奮、親熱。交尾前雌雄并排在水面上洗浴,雄鵝游到雌鵝后邊,用嘴輕叼雌鵝頸部,雌鵝頭向后仰,尾羽翹起,表示愿意接受交配。這時雄鵝則抓住時機,張開雙翅,登上雌鵝背上,頻頻扇動雙翅以保持身體平衡,尾部用力下壓。浮在水面的雌鵝尾部翹起,下半身埋在水中。交尾后雄鵝首先煽動翅膀并高聲鳴叫,呈興奮狀,雌鵝則頭與頸時而埋在水中,時而雙翅輕拍水面,并向尾部潑水,洗理羽毛,雌雄每次交尾時間持續約3~5秒。
雌鵝產卵 黑天鵝建成巢后即可產卵,一般在初次交配后8~15天產第一枚卵,以后隔天1枚,每窩可產6~7枚。卵的顏色為灰白色,平均卵重150~165克。產卵前雌鵝不安地臥在巢上,不停地左右晃動,最后安靜下來,靜臥片刻便開始產卵。產卵時雌鵝在巢內呈微蹲姿態,雙翅稍張,自然抬頭,雙眼平視前方,精神集中,腹部用力呈陣發性收縮,卵則順勢以鈍端朝外排出。每產1枚卵歷時20~30秒。雌鵝產下卵后站立,用喙將卵撥到巢中間,并用草、羽毛等物將卵遮蓋起來,休息片刻后下水游泳,梳理羽毛。
自然孵化 黑天鵝在產7枚卵后開始孵化,一般雌雄輪流孵化,但以雌鵝為主,雌雄輪換沒有明顯規律。一只孵化時,另一只擔任警戒工作。在巢邊或周圍的水域巡視,不讓其他動物或人接近。孵化期間,應在巢旁放一食盆,內放谷子、玉米、小麥、顆粒料等飼料供種鵝采食。
親鵝在上巢孵化時非常謹慎,翻卵時用喙由前向后撥卵,翻卵角度為0~360度,有時各卵之間位置互換或串換,雌鵝也利用改變臥伏坐巢的方向而達到翻卵的目的。這樣可使每個卵受熱均勻,不至于胚胎與殼膜粘連,也利用胚胎運動,保持胎位正常。翻卵后雌鵝有時繼續孵化,有時下巢涼卵。通過涼卵,即可調整巢內濕度,也能散去胚胎中后期產生的代謝熱,用較低的環境溫度刺激胚胎發育并增強雛鳥對外界氣溫的適應能力。
人工孵化 在雌鵝產第1枚卵后即可從窩中將卵取出,以假卵代之,以后取出新產的卵,最后取出假卵。人工取卵時要注意采取防護措施,以防受到天鵝翅膀的襲擊造成傷害。一般隔20天即可進入第2個產卵期,第2窩卵可讓其自然孵化。種卵可存放4~5天,卵量大時可用機器孵化,卵量小時可用簡易方法人工孵化,一般以溫水(熱水袋)孵化為好,以變溫孵化為佳。第1~15天為38℃,第16~32天為37.5℃,第33~35天為36.8℃,發育到第25天時每天晾蛋1次,每次5~8分鐘,32天后人工補濕(噴灑溫水),以提高種蛋出雛率,雛鵝35天出殼。
幼雛發育 剛出殼的幼雛羽毛呈淺灰色,胎絨羽濕潤,不能站立,依偎在雌鵝翅下或腹下取暖。2~5小時絨羽干燥松軟,即可站立。8小時后雛鳥能從雌鵝翅下伸出頭頸觀察四周,若有動靜,幼雛很快將頭縮回。1~3天后可隨親鳥下水活動,在親鳥帶領下覓食。黑天鵝在育雛期間保護行為很強,無論在陸地或水面,多為雌雄一前一后,雛鳥在中間,人和其他動物不易接近。幼雛的食物有植物的嫩葉、果實、昆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