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提高公豬精子活力最重要的是控制好環境的溫度和適當的營養,秋冬季日夜溫差大,尤其注意公豬場在一日內高溫期間的降溫和低溫期間的防寒。
精子活力低下的原因
1、溫度劇烈變化
經過夏季的高溫之后,隨著秋冬而來的溫度變化會影響公豬身體的免疫力及精液品質。這時候的公豬,已經經歷了一段長時間的高溫環境,種公豬長期處在熱刺激的環境下,精液品質下降是首當其沖的,輕則引起食欲和性欲降低,重則甚至中暑死亡。公豬生殖器官的最適溫度是18~20℃,對溫度十分敏感的睪丸,其正常溫度比體溫低2~3℃。當室溫低于26℃時,公豬還能通過舒張睪丸陰囊表皮的皺褶部分,調節溫度;但當室溫高于28℃時,公豬體內深部的溫度將超過40℃,會導致睪丸的溫度升高。持續的高溫,會引起精液品質下降。甚至可能誘發睪丸炎,造成睪丸生精機能永久性喪失。由于精子的生成期約5個星期,若受到過熱溫度的影響,便需要5星期左右的休養才能恢復。
夏季有高溫,也表示有天然的日光消毒殺菌,進入秋季后,直射日光照射時間短,病原微生物更加猖狂。加之秋冬季氣候多變,晝夜溫差比較大,對種豬造成緊迫壓力,導致秋季養豬疾病隱患很大。豬只若生病,連帶就會影響精液品質。如果預防不及時會給養殖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下文分類介紹影響種豬身體健康的疾病。
2、細菌感染
在細菌感染的類別中,尤以豬的鏈球菌病最為常見,此病主要的散播途徑主要是經由病豬使用過的器具,透過傷口傳染。發生于仔豬會有敗血癥和腦膜炎的病狀,若發生于成豬則會伴發淋巴結炎。發病時食欲、精神不振,體溫升高至41℃以上。對豬只黏膜和關節處有較明顯的影響,例如結膜發紅、流鼻水、關節炎。嚴重時會有神經失調、流口水的癥狀。若為慢性感染,則在耳尖、腹部、四肢末梢有紫紅色出血斑塊,公豬的包皮會蓄積尿液,擠壓便會流出白濁腥臭的液體。出現癥狀后通常約3天會死亡。過去常用抗生素治療,目前此病原體已經對多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在臨床治療上越顯艱難。
3、豬流行性感冒
此種病癥屬于病毒型感染,由A型流感病毒所造成。秋冬為該病多發季節,傳播迅速,當豬群中發現此病后在數天內會波及全群,但死亡率低,一星期內就可恢復。感染初期會有精神、食欲不振、流鼻水等癥狀,第三天之后可能會因此虛脫,并引發乾咳、呼吸困難和發燒。雖然單一的流感病毒感染不會造成太大的死亡率,但此時身體虛弱、免疫力降低,其他病毒將有機可乘,造成多種病原混合感染。
4、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癥
此病癥起因是動脈炎病毒。感染的豬只會有食欲不振,耳朵呈藍紫色的現象。若受感染的是懷孕母豬,會造成早產、流產、死產、木乃伊胎、出生活仔數下降、繁殖效率不彰、再發情率增加、發情延遲。若是公豬公豬感染,亦會無精打采、嗜眠、呼吸癥狀與精液量及品質下降。在仔豬的病征則是精神差、消瘦、八字腿、呼吸淺速與眼瞼水腫,偶見顫抖。急性感染的情況則會呈現發燒、食欲減低、嗜眠、皮下充出血或呼吸困難、被毛粗剛以及豬群體重的整齊度不一致。后續易繼發藍耳病,使得癥狀更嚴重。藍耳病是由豬生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引起的細菌性疾病。一旦發生于豬場便很難完全滅除,在秋冬季節主要表現在呼吸道疾病上,在豬與豬之間的傳播迅速,因此必須盡快降低養殖密度并對病豬進行隔離。此疾病以滅活疫苗進行注射預防、以抗生素如土霉素、金霉素、強力霉素、泰妙菌素和阿莫西林進行治療。
5、豬疥蟎病
此病在秋冬季節較為流行,是藉由接觸傳染的外寄生蟲性疾病。當豬只感染此寄生蟲后會引發搔癢,導致皮膚的病變與豬群的躁動。病豬在會不停地以墻、用具或蹄摩擦癢處,皮膚摩擦出血后易形成水泡和潰爛,更甚者引發其他細菌性或病毒性疾病感染。要預防此疾病,建議在秋冬期間對豬場全場豬群進行至少2次的體內和體外徹底驅蟲,每次驅蟲時間必須連續5~7天,徹底滅殺場內的蟎蟲。體內驅蟲時前1周在豬群飼料中添加維生素,以減少因驅蟲操作引起的緊迫反應。
6、腸胃炎及腹瀉
腸胃疾病好發于秋冬季,通常每隔2-3年會流行一次,但因疾病的流行無法預測,因此需要在季節轉秋時對豬只施打預防疫苗。發病時會有下痢和嘔吐的癥狀,并且會傳染給其他豬只。成豬可以口服藥物、補充營養及注射抗生素做為治療方法,若有藥物治療通常在一星期之內可以恢復。但若是仔豬感染則有較高的死亡率。
結語
其實要改善種公豬的精液品質,就是要減少種公豬在季節轉涼時患病的機率。由于夏日的暑熱濕氣重,許多病毒、細菌、霉菌等易暗藏累積,待豬只免疫力降低時引發疾病。換季時需要清洗和消毒欄舍,驅蟲、驅鼠,并加強豬場內的乾燥和通風,注意濕度及溫度的調節。秋冬季日夜溫差大,須注意公豬場在一日內高溫期間的降溫和低溫期間的防寒。豬只若能有舒適的環境及充足的營養,自然能產出較高品質的精液。再能適當地調教公豬、選擇適合的精子品質檢驗儀、結合智能化裝置,就能有效增加豬場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