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豬在實際生產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往往人們對它的認識不是很充分,有很多老板,把豬場里年紀最大的,最傻的,最調皮搗蛋的,整體素質最差的,讓他們去干育肥方面的工作,因為育肥沒什么技術含量。實際上,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對于育肥豬的管理,目前不少豬場都存在很多誤區和偏見。認為育肥豬的飼養很簡單,育肥豬的飼養沒有什么技術含量,育肥階段,只要不死豬,對整體效益就沒有多大影響。所以育肥豬飼養員理所當然應該是年齡偏大的,文化程度偏低的員工,當然,他們的待遇也是最低的。
很多豬場,目前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共同的困惑,就是――招工難。要招到一個責任心比較強的飼養員難,要招到一個合格的場長,可以說是難上加難。現在很多大場的飼養員都跑到小場去當場長了。這說明還是人才的缺乏。那么育肥豬的飼養管理現在成了什么樣的狀況?育肥車間現在是成了很多豬場的“人才選拔基地”、“人才的試用基地”。不管是大學生也好,農民工也好,招聘的新飼養員,首先把他放在育肥車間,讓他們“磨煉”。有的豬場育肥車間的飼養員象“走馬燈”一樣,年更新率可達300%~400%;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好的人才都被挑選走了,到產房、保育、配種車間去了,剩下的,要么不干,要么又是重新應聘進來的。育肥車間人員的不穩定給育肥生產帶來很大的影響。
還有一個誤區,就是人員不經過嚴格的培訓就直接上崗了,為什么?因為現在招工難,不可能把每個工人招進來后,都通過嚴格的培訓,合格后再上崗。很多人都是“抓壯丁”來頂班的,也就是湊人數維持現狀。
另外,有些老板認為育肥比較簡單,所以他的設備設施就不怎么講究。這樣就導致了我們通常講的育肥階段出現“雙高”的的現狀。所謂“雙高”就是料肉比高和死淘率高。現在很多豬場可能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是什么呢?產房沒什么問題,保育的死亡率也控制得比較好,但是到了育肥的前期,為什么有的死淘率達到8%,甚至超過10%,為什么?這里面有人為的因素,疾病的因素,也有設備的因素;有的豬場設備簡陋,冬天不能保溫,夏天不能降溫,環境條陳不能滿足各階段豬只的要求,導致豬的應激大,死亡率也很高。
現在很多養豬企業,雖然都是私營制的,對員工卻不實行績效考核,也找不致考核的有效辦法,導致飼養員干好干壞一樣,獎懲不分明,嚴重影響了好飼養員的積極性,影響了豬場的整體效益。
那么,育肥豬在我們生產中的地位到底重不重要呢?其實很多養豬人都知道,一個豬場育肥豬的數量約占整個豬群數量的60%。例如一個萬頭豬場,600頭母豬,總體存欄量是多少?肯定有的人一時說不出來。
正常的存欄量應該是多少?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計算的方法,正常的存欄量也是母豬數乘以9,再加上你的母豬數量。比方說你的豬場有600頭能繁母豬,且自繁自養,那么總存欄目數等于母豬數乘以9,等于仔豬和肥豬的數量5400頭,再加上600頭母豬,即為正常的總存欄量6000頭左右,正常情況下豬場子總存欄一般在5500~6000頭,不可能超過7000頭。那么哺乳仔豬、保育豬和育肥豬共計5400頭,那么各階段豬各占多大比例呢?育肥豬又占多少呢?一般在產房哺乳仔豬占的比例約為15%左右,保育豬約占25%,育肥豬約占到60%。行情越好,育肥豬出欄體重越大,壓欄現象越明顯,所占比例也越大。所以從這個數量來看,育肥豬占總存欄的比重是相當大的。
養豬的成本,大家都知道,主要是飼料成本占的比重比較大,占整個養豬成本的70%,甚至70%以上。一般育肥豬又占整個豬場用料量的70%~75%。
衡量一個豬場生產效益的好壞,一般有兩個重要的指標。第一個就是它的“全群料肉比”,也叫做綜合料肉比。另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一頭母豬年提供出欄豬的數量。那么真正的效益指標,還是全群料肉比。可以算一下,一個萬頭豬場如果全群的綜合料肉比每降低0.1,每年可節約飼料費30萬元。比如,全群料肉比從3.3降至3.2,那么僅僅下調0.1,一年就要節約30萬元。如果由3.6降到3.3,那么一年純利大約會增加一百萬左右。一個育肥豬的飼料員在正常情況下,一年提供出欄豬的數量大概是1500~2000頭,當然各個場的情況不一樣,按出欄1600頭來算,一個好的飼料員和一個差的飼養員,育肥階段的料肉比可以相差0.5以上。比方說一個好的飼養員他的料肉比可以達到2.6,一個差的飼養員他的料肉可以達到3.1,那么僅僅這0.5,全年就可相差22.4萬元的的效益。(按出欄1600頭肥豬算,出欄體重100千克,相差的料肉比也是0.5,按肥豬現在的料價大約2.8元/千克,即:1600頭×100公斤×0.5料肉比×2.8元/公斤=22.4萬元)。
同時把產房里的一個好飼養員和一個差飼養員作對比。通常情況下,好的飼養員的斷奶仔豬的成活率可以達到95%以上,差一點的可以達到90%。那么一年提供斷奶仔豬大約相差150頭左右。一頭新生仔豬的直接成本按150元算,那么一個好的飼養員和一個差的飼養員效益相差2.25萬元。由此說明一個好的育肥場的飼養員,對豬場效益的貢獻遠遠大于好的產房飼養員所作的貢獻藝。所以,各豬場不要忽略育肥豬的飼養管理。
育肥豬怎么來管理?必須實行”全進全出”的生產模式,只有實行”全進全出”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等的發生。
在生產實際中如何加強育肥豬的飼養管理?
首先要做好入欄前的一些準備工作,有的飼養員可能經驗不足,豬一賣完以后,馬上進行沖欄、消毒,這當然不錯,但是方法不對。豬群走完以后,首先我們要把豬欄進行浸泡,用水將豬欄地板、圍欄打潮,每次間隔1-2個小時,把糞便軟化,再進行沖洗,這樣沖洗就快了,可節省時間,提高效率。還有的飼養員沖完欄以后,立即就進行消毒,這個方法不對。按正常的程序,是浸泡--沖洗干凈--干燥—消毒—再干燥-再消毒,這樣達到很好的效果。
一、育肥豬入欄前,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包括對豬欄進行修補、計劃,和人員安排等。比方說,育肥豬每棟計劃進多少,哪個飼養員來飼養,這些都要提前做好安排,包括明天要轉豬,天氣是晴天還是雨天,都要有所了解。對設備、水電路進行檢查,飲水器是否漏水?有沒有堵塞?冬天入欄前豬舍內保暖怎樣?都要考慮。
豬群入欄以后,首要的工作就是要進行合理的分群,要把公母豬進行分群,大小強弱要進行分群,為什么要進行分群?目的就是提高豬群的整齊度,保證“全進全出”。實際上,公母分群時間不應是在育肥階段,在保育階段已經完成。
二、密度的控制。我們盡可能保證密度不要過大,也不能過小,保證每一欄10~16頭,這樣比較合理。超過了18頭以上,豬群大小很容易分離。密度過小,不但欄舍的利用率下降,而且會影響采食量。為什么現在這個獨生子女沒有我們以前的多子女吃飯香、身體好?就是這個原因。
另外,每棟豬舍要留有空欄,這起什么作用呢?主要為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分群做好準備,要把病、殘、弱的隔離開。比方說進300頭豬,不要所有的欄都裝滿豬,每棟最起碼要留5到6個空欄。如果計劃一欄豬正常情況下養13頭,那么入欄時可以多放兩三頭,裝上16頭。過一兩個星期后,就把大小差異明顯的豬挑出來,重新分欄。這樣保證出欄整齊度高,欄舍利用率也高。
豬群入欄,最重要的一點就要進行調教,即通常講的“三點定位”。“采食區”、“休息區”、“排泄區”,要定位,保證豬群養成良好的習慣;只要把豬群調教好了,飼養員的勞動量就減輕了,豬舍的環境衛生也好了。三點定位的關健是“排泄區”定位,豬群入欄后將豬趕到外面活動欄里去,讓豬排糞排尿,經一天定位基本能成功;如果欄舍沒有活動欄,我們就把豬壓在靠近窗戶的那一邊,糞便不要及時清除。
有的欄舍有門開向走道,往往豬一下地,如果不調教,豬很容易在門這個地方排泄,為什么?因保育豬在保育床上時,習慣在金屬圍欄邊排泄,所以我們調教時要把這個肥豬舍的欄門這個地方“守住”,不能讓它在這個地方排泄。轉群第一天,我們要求飼養員對欄舍要不停地清掃糞便,并將糞便掃到靠近窗邊的墻角,這樣可以引導豬群固定在靠窗墻角排泄。
三、用料管理。育肥豬在不同階段的營養要求不一樣。某些豬場的育肥豬飼料始終只有一種料。我們“長風華多”的豬雖然生長速度快,但是如果配方不科學,也不可能140天,平均體重達到114千克。
另外,要減少換料應激。轉群以后要進行換料,所以我們就要實行“三天換料”的方法,第一天,保育豬料和育肥料按2:1配比飼喂;第二天,保育豬和育肥料按1:1;第三天保育豬料和育肥料按1:2。這樣三天就過渡了。
四、要強調的是飼喂的方式。通常育肥的飼養方式,有“自由采食”和“定餐喂料”兩種方式。這兩種飼養方式各有優缺點。自由采食大家知道,省時省工,給料充足,豬的發育也比較整齊。但是缺點是容易導致豬的“厭食”;該方法還很容易造成飼料的浪費,因為料充足,豬有事兒沒事兒到處拱,造成浪費比較大;也容易造成霉變,因為,以前添加的飼料如果沒有清理干凈,很容易在料槽底存積發生霉變。自由采食再一個缺點是:豬只不是同時采食,也不是同時睡覺,所以很難觀察豬群的異常變化;也容易使部分飼養員養成懶惰的作風,因為把料槽以后就沒事兒,根本不進豬欄,不去觀察豬群。
定餐喂料也有它的優點:可以提高豬的采食量,促進生長,縮短出欄時間。我做過詳細的試驗,同批次進行自由采食的豬和定餐喂料的豬相比,如果定餐喂料做得好,可以提前七到十天上市。定餐喂料的過程中,更易于觀察豬群的健康狀況。定餐喂料的缺點是:每天要分三-四餐喂料,這樣飼養員工作量加大了。另外,對飼養員的素質要求高了,每餐喂料要做到準確,難以控制;如果飼養員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很容易造成飼料浪費或者喂料不足的情況。喂料的原則就要:保證豬只充分喂養。充分喂養,就是讓豬每餐吃飽、睡好,豬能吃多少就給它吃多少。
曾經有一位個體戶老板說,豬長到150斤以后就不怎么給豬喂料了。他認為這豬一天要吃五六斤,得要很多料錢。
但是他沒想到,到了育肥后期豬一天要增重一千多克,能賺很多錢。
那么到底一頭育肥豬一天要喂多少?很多人心里沒數。現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估算方法,一般每天喂料量是豬體重的3%~5%。比如,20千克的豬,按5%計算,那么一天大概要喂1公斤料。以后每一個星期,在此基礎上增加150克,這樣慢慢添加,那么到了大豬80公斤后,每天飼料的用量,就按其體重的3%計算。當然這個估計方法也不是絕對的,要根據天氣、豬群的健康狀況來定。
三餐喂料量是不一樣的,提倡“早晚多,中午少”。一般晚餐占全天耗料量的40%,早餐占35%,中餐占25%,為什么?因為晚上的時間比較長,采食的時間也長;早晨,因為豬經過一晚上的消化后,腸胃已經排空,采食量也增加了;中午因為時間比較短,且此時的飼喂以調節為主,如早上喂料多了,中午就少喂一點。相反,早上喂少了,中午就喂多一點。
喂料要注意“先遠后近”的原則,以提高豬的整齊度。有這樣一個現象——靠近豬欄進門的和靠近飼料間的這些豬欄里,豬都長得很快,越到后面豬欄豬越小,這是為什么?肯定是喂料不充足。所以要求飼養員喂料,并不是從前往后喂,而是反過來,要從后面往前面喂,為什么?因為,有些飼養員推一車料,從前往后喂,看到料快完了,就慢慢減少喂料量,最后就沒有了,他也懶得再加料了。如果我從遠往近喂的話,最后離飼料間近,飼養員補料也方便了,所以整齊度也提高了。
五、保證豬搶食。養肥豬就要讓它多吃,吃得越多長得越快。怎么讓豬多吃?得讓它去搶。如果喂料都是均衡的話,它就沒有“搶”的意識了。如果每餐料供應都很充裕的話,豬就不會去搶了。所以,平時要求飼養員,每個星期,盡量讓豬把槽里的料吃盡吃空兩次。比如,星期一本來這一棟欄這餐應該喂四包飼料的,就只給喂三包,讓豬只有一種饑餓感,到下一餐時,因為有些豬沒吃飽,要搶料,采食量提高了;搶了幾天以后,因喂料正常,“搶”的意識又淡化了,。那么,到了星期四的中午,又進行控料一次,這樣一來,這些豬又搶料。這樣始終豬處于一種“搶料”的狀況,提高了豬的采食量,提高了豬生長速度,豬可提前出欄。
要減少飼料的無形浪費。有的人講:飼料多喂是浪費,那就少給。其實,少給料同樣也是一種浪費;因為,少給料以后,豬饑餓不安,到處游蕩,消耗體能。豬不安以后,到處游蕩,就消耗體能,這個“體能”從哪兒來?從飼料中來,要通過飼料的轉化。這樣,飼料的利用率就無形中降低了,料肉比就高了。另外豬饑餓嚎叫,也是消耗能量,也要通過飼料來轉化,所以我們喂料要做到投料均勻,不能多,也不能少。這是喂料的要求。
控制好育肥豬養殖環境,最關鍵的是做好“三度一通一照”。即:溫度、密度、濕度、通風和光照。溫度可能會引起了很多管理者的關注。育肥階段的最適溫度在20~25℃,那么每低于最適溫度1℃,100千克體重的豬每天要多消耗30克飼料。這也是為什么每到冬季,料肉比高的原因。如果溫度高于25℃,那么它散熱困難,“體增熱”增加。體增熱一增加,就會耗能,因呼吸、循環、排泄這些相應地都要增加,料肉比就要降升高。為什么經過寒冷的冬天和炎熱的夏天,育肥豬的出欄時間往往會推遲,就是這個道理。平時還要做好高-低溫之間的平穩過渡,舍內溫度不要忽高忽低。溫度驟變,很容易造成豬的應激。所以,一個合格的場長,每天應關注天氣的變化。
另外,就是濕度和通風。豬舍要保持干燥,就需要進行強制通風。為什么?現在大部分豬場沒有強制通風,靠自然通風,但自然通風往往不能達到通風換氣的要求,所以我們必須進行強制通風。據觀察,90%以上的豬場,通風換氣工作沒做好。到底通風起什么作用?通風,不僅可以降低舍內的濕度、降溫,可以改善空氣質量,提高舍內空氣的含氧量,促進生豬生長。為什么到了秋天、冬天,豬場呼吸道病就來了?主要是通風換氣沒做好,這是豬場發生呼吸道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一個是光照。很多人認為,育肥豬還需要什么光照?到了冬天,有的豬場為了省錢,舍不得用透明薄膜釘窗戶,窗戶用五顏六色的塑料袋封著,這樣很容易造成豬舍陰暗,舍內陰暗,會致豬亂拉糞使,陰暗與潮濕是往往是聯在一起的。
所以要想養好豬,必須要做好“二十八字”經,要保持欄舍:“干凈干燥、氣溫適宜、空氣新鮮、合理密度、全進全出,按時防疫,適時保健”。
豬場管理另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員工的“績效考核”,也可以說這是豬場管理的核心。很多場沒有實行績效考核,飼養員積極性調動不起來。
一個育肥飼養員怎么去考核他?考核重點是“死亡率”、“料肉比”、和“單位成本”。各個豬場有不同考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