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臨床調查顯示,規模養豬場的哺乳仔豬死亡率不斷增高與母豬無乳綜合征有著極大的關系,且由于豬場管理水平的不同,發病率也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及時防治母豬無乳綜合征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母豬產后缺乳常與便秘、乳房炎、子宮炎、產后熱等諸多產期疾病同時發生,所以又統稱為無乳綜合征(MMA)。發病后母豬臨床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糞便干結,乳房紅腫發硬或萎縮干癟,乳汁分泌嚴重不足甚至無乳。
發生漲奶時導致乳房水腫,乳房發炎嚴重者,常有疼痛表現,往往拒怕仔豬吮乳。此時,若治療不及時,導致繼發感染,極易伴發多種產后疾病,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影響到哺乳仔豬的正常生長發育。甚至導致仔豬大批死亡,損失慘重。
由母豬自身原因導致的無乳癥及防治方法
由母豬自身因素引起的泌乳性能下降或無奶,如有些青年母豬或頭胎母豬,由于生產經驗缺乏,生產過程過于興奮、緊張或因產程過長恐懼、煩躁,或生產過程母豬受到驚嚇和強烈刺激,導致母豬泌乳機能發生抑制,而產生心理性無乳癥;還有些仔豬由于牙齒尖銳吮吸乳汁時咬傷乳房,母豬疼痛難忍,對仔豬吮吸過分敏感,不讓仔豬接近甚至傷害仔豬,時間一長導致乳腺脹滿,乳汁回流;另外,有些母豬由于乳頭發炎、病變或先天畸形翻轉,引起堵塞不通。
對缺乏生產經驗而激動、煩躁、過分敏感,進而導致發生心理性無乳癥的青年母豬,通過注射鎮靜劑及催產素的方法,可使母豬安靜后,逐漸排出乳汁;為防止尖銳牙齒的仔豬,吃奶時傷害到乳房,應在仔豬出生后不久就將其兩邊尖牙剪斷;對于老齡母豬、過早配種的青年母豬,或因生理機能本身就不健全,導致產乳量差的母豬應及時淘汰。
環境變化和飼養管理不當引起的產后無乳及預防方法
分娩前后是母豬的生理敏感期,如飼養管理不當、營養配比不均衡、生活環境突然改變以及各種應激因素等,如圈舍通風不良,空氣污濁,天氣過冷、過熱或泌乳期間突然變換飼料等都可導致無乳綜合征的發生。
對懷孕母豬過度飼養,營養供給失衡。懷孕期過度飼養,使母豬因沉積大量脂肪而過于肥胖,這樣不僅會因產道狹窄引起難產,還會使胎衣排出遲緩及胎衣碎片滯留,而這些正是引起產后無乳的常見原因。
加強精細管理,給豬群創造良好環境。改善圈舍條件,懷孕中期要求以單欄飼養為好,限位欄的大小要根據品種體型確定;同時,哺乳母豬的飼料要保持相對穩定,嚴禁吃食冰凍、變質、霉敗飼料。根據孕期調整飼料配方和喂量,使母豬保持適宜膘情,產后有良好的泌乳性能。
產后發生“漲奶”現象。產前1周~2周,飼料營養水平過高或臨產時應用催產素等激素類藥物,導致產后乳汁急劇分泌且濃度較高,造成乳房內乳汁及結締組織中的血液及水分驟增,從而使乳房水腫,堵塞乳頭,乳汁流不出,而發生“漲奶”。預防產后“漲奶”應注意產前產后及時清洗和消毒母豬的乳房、腹側和臀部,尤其要按摩乳房,每日至少3次,每次30分鐘左右,并且每隔幾小時擠奶10分鐘-15分鐘,可緩解產后漲奶并促進泌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