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風險豬群表現的好,那么整個豬群的狀態就會很理想。” 安徽農業大學教授孫裴說,母仔豬是豬場中出問題概率高的群體。當前仔豬價格高企,仔豬的成活率更是關系到養豬場效益的高低。
如何最大程度增加哺乳母豬的采食量?母豬斷奶后是否限料?斷奶時是母豬先轉走、小豬留在產房,還是母仔豬一同轉走?驅蟲時是內驅還是外驅?看似每家每戶都有的普通問題,卻一個養戶一個解決方法。實際上,即便是每個豬場都耳熟能詳的母仔豬管理守則,也有不少值得注意的細節,并非全部照搬教科書。
母豬多吃料的秘訣是喂濕伴料、自由采食
“保育豬有問題一定要從產房找原因,初產仔豬有問題一定要找懷孕母豬的原因。” 成都天邦集團客戶技術服務總監樓平兒認為,保育豬消瘦、多病、難養,說明仔豬斷奶合格率不夠高,主要原因是斷奶重低。而要提高斷奶重就必須提高哺乳母豬的采食量,促進奶水。母豬每多吃1公斤飼料,仔豬23天斷奶重就會增加1斤。
樓平兒認為,讓哺乳母豬多吃料的秘訣是喂濕拌料。很多養戶做到了有水有料,卻沒多少養戶認真研究過水料配比。“只有符合一定的比例才能稱為濕拌料”,料和水的比例應該在1:2到1:3之間,比較好的做法是先放水再放料,然后攪拌,一直攪拌到用手能捏成拳頭形,放開就松開了,這是豬最喜歡的口感。
想多吃還要多餐。尤其在夏天清涼的時候,按豬的喜好,多吃一點。夏天很多養戶會一日三餐,很少超過四餐,但其實自由采食更好。如果設備條件達不到,建議至少要喂四餐或五餐。
對于斷奶母豬,養戶總是擔心多喂料會導致乳房炎。“有實例證明斷奶豬一天能夠吃15公斤飼料,”樓平兒列出這個令人驚訝的數字時說,實際上小豬拱乳刺激消失后,母豬乳腺也就不再分泌奶水,是否還有奶水,與喂料多少沒有必然聯系。所以斷奶戶母豬一定要自由采食,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促進母豬排卵。
不少養戶會給配種后的母豬減少喂料,理由是認為母豬吃料多會導致卵泡被胚胎的肌肉組織吸收掉,為了提高產仔數就要限料。但樓平兒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配種后3天內可以不加料,維持2公斤/天的水平,但從3天以后就應該加料,尤其是繁殖性能好的加系、法系、英系母豬,這段時間更是其調節體況的時間。懷孕中期維持現狀,懷孕后期胎兒快速成長的時候需要繼續加料。”
懷孕母豬加料后還應注意是否過肥。樓平兒建議說,每隔2周查看一次膘情,每2周以1斤/天的增減幅度調節采食量。“比如某頭懷孕母豬的膘情為4,就是過肥要減料,方法是減少1斤的日飼喂量,過2周看是否膘情有降。如果仍然偏胖,就繼續減1斤,這樣子每隔2周針對個別母豬調整飼喂量,就可以調節懷孕母豬的體況。”
“正常的母豬糞便為圓條狀,在地上稍微用力就能踩扁。如果要很用力才能踩扁,就說明母豬便秘了。”樓平兒說。懷孕母豬便秘很常見,除了給豬足夠的飲用水以外,還要增加懷孕料中的粗纖維比例。“配料不要死板地按照4%、6%的比例添加,便秘時麩皮加到10%也沒問題。”樓平兒還推薦養戶使用木質素,木質素在胃中膨脹可以吸收8倍的水,促使母豬大量飲水,可以快速緩解懷孕母豬便秘的問題。
斷奶后母仔豬同時離開產房
斷奶后為了減少應激,許多養戶采用先轉走母豬,讓小豬在產房停留一段時間再入保育舍的方法。但樓平兒提醒說,產房是病毒和細菌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如果豬場里存在藍耳、豬瘟之類的疾病風險,建議將母仔豬一起轉移,仔豬轉入保育舍,母豬轉入空欄舍。否則仔豬有接觸大量病原的風險,多留一天就會增大感染機會。“這也是很多產房很好的仔豬轉為保育豬后難養的原因之一。”樓平兒說。
母豬轉走之后,豬欄的欄桿、料槽、地面還會存有大量的寄生蟲。所以后面的產房母豬還要注重驅蟲工作,“驅蟲必須同時使用三種方法。”養戶多偏好內驅喂藥方式,這樣很難殺死螨蟲,必須用藥液洗刷皮膚,也就是外驅方法。最容易忽略的是地面祛蟲,因為坑坑洼洼的水泥地仍殘留有蟲卵,所以做好地面驅蟲非常重要。
母豬、仔豬都可能是風險豬
安徽農業大學教授孫裴認為,常見的風險群體主要是引入豬群的母豬、初生重小于一公斤的仔豬、運動性差的懷孕母豬、過度消瘦或過度肥胖的母豬。
孫裴認為,在群養狀態下,初產母豬屬于風險群體,尤其被轉至分娩舍時,環境改變較大,要保證它們盡可能多地采食和飲水。
在分娩舍內很少吃教槽料的仔豬在斷奶后需要花很長時間去適應固體飼料,原因在于它們吃乳汁多,長得好,但是斷奶后長時間不吃飼料容易導致腹瀉或腸道水腫。
對于仔豬來說,肢蹄損傷是一種風險信號,說明仔豬尋找乳汁艱難,或者地面太粗糙。比如母豬的乳房已經被仔豬拱、咬而受損了,越靠后的乳頭傷得越重。即使在母豬站立的時候,仔豬也會不停地去吸乳,表現得很兇猛,有些躺著的仔豬吃得很飽,背膘豐滿,被毛光亮,而站著的仔豬腹部很空,并沒有吃到充足的乳汁,可能生病了或者存在某種反常,也有可能由于沒有競爭到優勢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