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布魯菌病也稱為布病,是由布魯菌屬細菌引起的疾病,具有人獸共患的特快,會對母豬與公豬帶來較大的危害,通過一定的防治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小編將豬布魯菌病的癥狀與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病原】布魯菌,初次分離培養時,多呈球桿狀。各生物種及生物型的毒力有所差異,其致病力也不相同。本菌對外界因素的抵抗力較強,在污染的土壤、水、糞尿及飼料等中可生存一至數月,對熱和消毒藥的抵抗力不強,常用消毒藥能迅速將其殺死。
【流行特點】本病的感染范圍很廣,除人和羊、牛、豬最易感外,其他動物如鹿、駱駝、馬、犬、貓、狼、兔、猴、雞、鴨及一些嚙齒動物等都可自然感染。被感染的人或動物,一部分呈現臨床癥狀,大部分為隱性感染者而長期帶菌排菌,成為傳染源。豬不分品種和年齡都有易感性,以生殖期的母豬和公豬發病較多,吮乳豬和小豬均無臨床癥狀。病原體隨病母豬的陰道分泌物和公豬的精液排出,
特別是流產胎兒、胎衣和羊水中含菌最多。通過污染的飼料和飲水,經消化道而感染,也可經配種而感染。母豬在感染后4-6個月,有75%可以恢復,不再有活菌存在,公豬的恢復率在50%以上,乳豬感染到成豬后還有2.5%帶菌。說明大部分感染豬可以自行恢復,僅少數豬成為永久性的傳染源。
【癥狀】母豬流產,多發生在妊娠后第4-12周。有的在妊娠第2-3周即流產,也有的在接近妊娠期滿,即早產。早期流產常不易發現,因母豬常將胎兒連同胎衣吃掉。流產前常表現精神沉郁,
陰唇和乳房腫脹,有時陰道流出黏性或黏膿性分泌物。體溫升高,食欲減退,流產后很少發生胎衣滯留,陰道流出黏性紅色分泌物,一般產后8-10天可以自愈。少數情況因胎衣滯留,引起子宮炎和不育。公豬常見睪丸炎和附睪炎。各種年齡和性別的豬可見有皮下膿腫、關節炎或腱鞘炎等,如椎骨中有病變時,還可能發生后肢跛行和麻痹。
【剖檢病變】流產胎兒皮下、肌間有出血性、漿性浸潤,臍帶周圍尤為明顯;胸腹腔內有紅色液體及纖維素;胃腸黏膜有出血點;有木乃伊胎,胎衣充血、出血和水腫,有的還見壞死灶;母豬子宮黏膜上有多個黃白色、高粱米大小、凸起的壞死小結節,結節的中央含有膿性或干酪樣物質。公豬睪丸和附睪呈化膿壞死性炎癥,切面可見壞死灶和化膿灶。
【診斷】本病的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和病理解剖變化均無明顯特征,多呈隱性感染。因此,從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對本病只能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必須用細菌學、血清學檢查,也有用補體結合試驗和變態反應進行綜合判定。鑒別診斷:布魯菌病主要癥狀是流產,而伴發流產的疾病很多,應注意與鉤端螺旋體病、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病、化膿放線菌感染、乙型腦炎等鑒別。
【防治】本病無治療價值,一般不進行治療。發病后用以下方法:①用凝集試驗方法對豬群進行檢疫,陽性豬一律淘汰。種公豬在配種前還要檢疫1次;②凝集試驗陰性的豬,需用布魯氏菌豬型2號凍干苗進行預防接種,飲水免疫兩次,間隔30-45天,免疫期1年;③流產胎兒、胎衣、羊水及陰道分泌物應深埋,被污染的場所及用具用3%~5%來蘇兒消毒;④豬群頭數不多,而發病率或感染率很高時,最好全部淘汰,重新建立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