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現在養豬比以前難得多了。
想起二十年前,養豬發病,往往是在哺乳階段的小豬;只要小豬順利斷奶,哪怕個子很小,也能順利活下來。但現在豬發病,可不單單是哺乳仔豬了;小豬順利斷奶以后,仍然還有可能發生大病,在保育和育肥階段,仍然會有大量的死亡;母豬的病也比以前多得多。
如果查找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一是病原歷害了,二是豬生長太快,三是缺乏鍛煉。
現在養豬方面的病原種類,比以前多得多,許多種是隨著引種由國外引到國內的;比如藍耳病、偽狂犬病、圓環病毒病等;這些病原都是新到我國,對豬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但隨著進入時間的延長,病原的毒性已經由烈性轉為溫和型,毒性已經降低了。
人們養豬都喜歡養優良品種,而是否優良的主要內容是生長快、瘦肉率高和飼料報酬高三個指標;而這三個指標其實是一體的,三者往往是共同存在;但生長快,只是體格長得快,但相應的服務機構卻沒有跟上;就相當于前線打仗,部隊進展非常快,也就是打了大勝仗,但糧草卻不能保證供應;最后的結果還是要失敗的。所以,養優良品種,需要特別好的各種條件;如果條件達不到,那出問題是遲早的事。
第三個因素是缺乏鍛煉;因為人們也發現這樣的事,同樣的品種,農村散戶養的豬往往要比規模豬場發病少得多,特別是母豬方面的疾病,在散養時發病少得多;這是因為散養母豬時,這些母豬可以得到更多的鍛煉,自身免疫力增強,輕微的應激往往可以應對,就不會發病了;而規模豬場的豬,始終生長在“溫室”環境,遇到大的應激,就應付不了。
所以,要想少得病,那就需要在上面三個環節想辦法;如果條件差,那就不要追求太高,適當降低標準,可能是一種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