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養殖場,基本上很難達到標準化養豬,最難逾越的就是資金鏈的問題,農村人上哪里搞幾十萬、幾百萬的資金來發展規模化養殖場,農村人啥都缺,就是不缺踏實、肯干、要是和那些規模化養殖場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怕是那些規模化養殖場老板,早就破產了。
沒有規模化養殖場,但是農村的養豬戶、愣是靠一雙手、不借助外來因素、比如說補貼這個東西,就可以把自己的養殖場慢慢的擴大,當然了前提是能賺到錢。
當前困擾農村的唯一的難題就是,豬飼料成本、豬藥成本、玉米可以自己種地,環保壓力,先來看看這個老農說咋樣賺錢。
前段時間他出欄了一批豬,7.7元出欄的,差不多一頭豬在1700塊錢的樣子,其實咱們可以這樣算算,你一頭豬從出生到出欄,你要花多少錢?1200塊錢不會跑,加上中間的防疫、生病、喂料、等等。豬價的不穩定,和背后某些別有用心的操控,農村散養戶,一頭豬賺了幾百塊錢還要搭上人工費,不劃算。
但是同樣是一個道理,他在兩天前出欄了一批剛出生的小豬仔,一頭800的價錢,賣了40多個,那就是32000元,除去一個月差不多將近2000塊錢的成本,能賺到30000,在加上5頭老母豬的養殖成本,在10000-15000的樣子,差不多算是人工能賺到15000塊,對于農村散養戶來說,咱知足了。
這個是一個方面,可能并不用于所有養豬戶,也只是這個老農分析養殖怎樣賺錢的原因,但是我們不討論這個,其實這就是一個信號,生豬養殖,靠的是拿錢來干,但是母豬的養殖到生崽,算是一個技術活,并不是是所有養豬戶都有這個技術。
這點說的就是那些規模化養豬場,前期投資了幾百萬,那是人家有資金,咱不質疑,但是又有幾個規模化的養殖場敢站出來說,不靠國家補貼呢?
還是那句老話,要是吧農村的散養戶和規模化養殖場放在同一起起跑線上,誰輸誰贏還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