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份~2017年4月份產蛋雞非典型新城疫在部分區域和雞場有抬頭趨勢。值得關注的是,在發生本病的雞場中規模化雞場的比例較高。探索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特點及防控對指導生產意義重大。
一、流行特點
主要發生在180-250日齡的產蛋高峰雞群。
產蛋率一般下降10-20%,蛋殼褪色或變淺,采食量輕微下降,死淘率基本正常。
產蛋率的恢復情況與發病前的抗體水平和免疫疫苗種類密切相關。新城疫抗體水平較高(HI﹥29.5)和免疫基因Ⅶ型新城疫疫苗的雞群,產蛋率下降幅度小,一般經10-15天產蛋率和蛋殼質量恢復正常;抗體水平低(HI<28)的雞群產蛋下降幅度大,產蛋率和蛋殼質量很難恢復到原來水平。
雞群發病前均發生了冷應激。從大量的案例和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冷應激是誘發雞群發病的主要誘因。冷應激多與溫差大、通風量大等有關,也有因天氣劇烈變化時,發生其它應激反應而引起發病的。
發病雞場調查表:病例收集有一定局限性,僅供參考。
養殖規模(萬只) | 50萬以上 | 10—50萬 | 5—10萬 | 5萬以下 |
所占比例(%) | 5% | 22% | 32% | 41% |
二、發病原因
野毒感染:目前新城疫野毒在雞群中的感染較為普遍,雞群多為帶毒或隱性感染。
冷應激導致雞群抵抗力下降:當雞群發生冷應激后,抵抗力下降,環境中的病毒會乘虛而入,引起雞群發病。在近期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些雞群新城疫的HI抗體高達211仍然發病,這說明單靠疫苗很難100%的控制本病。減少應激反應,提高雞群體抗力對控制本病有較大意義。
疫苗毒株與流行毒株不匹配:我國主要流行的是基因Ⅶ型新城疫,免疫基因Ⅱ型新城疫疫苗的雞群發病率高。
三、部分雞場新城疫HI抗體檢測情況
A場
編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平均 |
發病前(2*) | 8 | 9 | 7 | 9 | 6 | 8 | 7 | 7 | 7.6 |
發病后2周(2*) | 10 | 8 | 9 | 12 | 10 | 12 | 10 | 10 | 10.1 |
B場
編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平均 |
發病前(2*) | 10 | 10 | 11 | 10 | 10 | 11 | 11 | 12 | 10.6 |
發病后2周(2*) | 14 | 15 | 15 | 17 | 15 | 14 | 14 | 13 | 14.6 |
四、防控措施
減少應激反應:定期添加水溶性多維素;避免應激的疊加反應,如天氣劇烈變化時推遲接種疫苗,或采用應激反應小的方法(飲水免疫);兩種不同的免疫間隔不低于10天,不注射同一部位,規范注射手法等等。
在秋、冬季或氣候劇烈變化時,盡量減小通風量:目前很多雞場都采用電腦控制的自動通風系統,出現問題的雞場都存在通風過量。建議在秋、冬、春季,特別是在氣候劇烈變化時,應以換氣為目的,不過于強調溫度和通風量。
加強疫苗免疫:當前流行的主要是基因Ⅶ型新城疫,實踐證明免疫基因Ⅶ型新城疫的區域和雞群,非典型新城疫的發病率大大降低。因此要選擇含基因Ⅶ型新城疫的疫苗。
日齡 | 疫苗種類 | 備注 |
60 | 新城疫活疫苗(CS2) | 開產后,每50—60天免疫一次
新城疫活疫苗,可采取點眼、 噴霧、飲水的方法。 |
110 | 新城疫—傳支—減蛋綜合征三聯油苗
新城疫—傳支二聯油苗 |
|
130 | 新城疫—禽流感H9二聯油苗 | |
230 | 新城疫—禽流感H9二聯油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