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腹瀉病,是阻礙羔羊生長發育,引發羔羊死亡的主要殺手。因其病原復雜,危害較大,發病流行無明顯的季節性和規律性可循,歷年來一直為廣大學者,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及養羊單位所關注。規模化全合飼羊場,羔羊是其經濟收益的主要來源,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綜合防治技術減少或控制羔羊腹瀉病,對規模化全舍飼羊場意義重大。
1 規模化全舍飼養場羔羊腹瀉病的發生原因
1.1 主要病源
致病性大腸桿菌,魏氏梭菌,藥物中毒及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
1.2 發生原因
(1)規模化全舍飼羊場受飼草料、棚圈、運動場地等限制,普遍存在生產母羊體格小,體質差,分娩后乳汁不足,出生羔羊營養不良,先天不足等情況。如新生羔羊出生后未能及時吃到初乳或攝入量不足,便會造成體內多種消化酶、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缺乏,羔羊在饑餓狀態下,容易舔食周邊污物或不潔飲水從而導致營養不良性腹瀉。
(2)羔羊生存環境差,難于抵御風雪嚴寒,氣候驟變,如棚圈保溫設施差,圈舍陰冷潮濕等,極易造成羔羊應激性腹瀉。
(3)環境衛生條件差,防疫消毒措施不嚴格,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長期潛伏,羔羊出生后,通過臍帶、母羊乳頭、母羊體表及舔食雜物等便會造成病原微生物侵入消化道,此時,羔羊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完善,胃酸分泌不足,很難抑制病原生物的大量繁殖并產生有害毒素,當此毒素達到一定強度便會對消化道粘膜產生刺激,影響羔羊的正常吸收功能,從而導致腹瀉。
(4)應激反應大。規模化全舍飼羊場,大多采用同期發情技術,產羔時間相對集中,產羔數量大。羔羊從出生到出欄或育成,要經過分群、斷奶、防疫、驅蟲鑒定等一系列工作環節,每項工作環節,對羔羊來說就是一次強應激,加之,此期飼養員工作任務重,若不能及時發現患病羔羊,稍有不慎便會導致羔羊應激性或傳染性腹瀉,甚至大量死亡。
(5)羔羊飼養管理不規范。精粗飼料搭配不科學,飼料轉換過頻,霉變冰凍飼料的飼喂,飲水不潔,量不足,防疫、驅蟲、治療用藥不當等均易誘發腹瀉。
(6)母羊自身患病,如妊娠毒血癥、乳房炎等,體內由于存在大量致病菌,常會引起母羊體溫升高,生理機能紊亂,乳汁變性。羔羊哺乳時,此類致病菌便會由乳汁趁虛侵入羔羊消化道,最終引發羔羊腹瀉。
2 臨床癥狀
患病羔羊精神委頓,厭食,虛弱,弓背,嚴重時起臥困難,后驅常被糞便污染,糞便(酸)惡臭,一般呈半液體狀,往往混有未消化的飼料殘片、氣泡或濃稠粘液。單純性消化不良引發的腹瀉,糞便常與草料顏色相近,灰白或黃褐色,如糞便呈黑褐色或血色,往往為大腸桿菌、魏氏梭菌或中毒性致病因素引發。
3 綜合防治措施
3.1 抓好產羔母羊的飼養
首先,做到飼草充沛,母羊體況是影響羔羊生長發育的直接因素,母羊在配種、妊娠、泌乳各環節都應科學搭配日糧,確保營養全面。其次,做到母羊具有相應的運動場所,冬暖夏涼的棚圈,科學衛生的飼喂、飲水設施。只有如此,才能保障母羊生長良好,保障出生羔羊體質健壯,充足哺乳,提高抵御外界致病微生物的侵害。
3.2 建立健全衛生防疫措施
做好產前、產中、產后圈舍和母羊體表乳房等的衛生消毒工作。出生羔羊斷臍后,立即用2.5%的碘酊消毒臍部,擠去乳塞,確保羔羊及時吃到初乳。對病羔要及時隔離,加強護理。羊場每周不少于兩次全面清掃、消毒圈舍,保持產羔、育羔環境和用具的清潔衛生。魏氏酸菌常發羊場,可于母羊產前35~40天注射四防苗,大腸桿菌常發羊場,可借鑒仔豬腹瀉病預防辦法,于母羊產前21天注射K88、K99等雙價基因工程苗等。
3.3 優化羔羊管理方式
一方面,改善羔羊生長環境,做到既有利于進行各環節工作,又有利于羔羊生長發育,同時,科學處理各項工作環節,盡量減少對羔羊的應激。飼喂方面,哺乳羔羊以早開食,早補飼,喂以全價代乳顆粒料為好,斷奶后育成羔羊宜分階段、分體重,逐漸加大全價育肥顆粒料的飼喂量。全價顆粒料,不僅營養價值全面,同時羔羊適口性好、易采食,而且有助于促進羔羊消化系統的發育完善。疾病控制方面,可于飲水或飼料中適量添加抗生素或口服液鹽,春夏高溫季節,要保證羔羊有充足潔凈飲水,增強抗病力。
3.4 治療方法
堅持早發現,早治療原則,可采用對發病羔羊補液或服用抗生素等。對中毒性腹瀉可配合相應的解毒措施。
1 規模化全舍飼養場羔羊腹瀉病的發生原因
1.1 主要病源
致病性大腸桿菌,魏氏梭菌,藥物中毒及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
1.2 發生原因
(1)規模化全舍飼羊場受飼草料、棚圈、運動場地等限制,普遍存在生產母羊體格小,體質差,分娩后乳汁不足,出生羔羊營養不良,先天不足等情況。如新生羔羊出生后未能及時吃到初乳或攝入量不足,便會造成體內多種消化酶、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缺乏,羔羊在饑餓狀態下,容易舔食周邊污物或不潔飲水從而導致營養不良性腹瀉。
(2)羔羊生存環境差,難于抵御風雪嚴寒,氣候驟變,如棚圈保溫設施差,圈舍陰冷潮濕等,極易造成羔羊應激性腹瀉。
(3)環境衛生條件差,防疫消毒措施不嚴格,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長期潛伏,羔羊出生后,通過臍帶、母羊乳頭、母羊體表及舔食雜物等便會造成病原微生物侵入消化道,此時,羔羊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完善,胃酸分泌不足,很難抑制病原生物的大量繁殖并產生有害毒素,當此毒素達到一定強度便會對消化道粘膜產生刺激,影響羔羊的正常吸收功能,從而導致腹瀉。
(4)應激反應大。規模化全舍飼羊場,大多采用同期發情技術,產羔時間相對集中,產羔數量大。羔羊從出生到出欄或育成,要經過分群、斷奶、防疫、驅蟲鑒定等一系列工作環節,每項工作環節,對羔羊來說就是一次強應激,加之,此期飼養員工作任務重,若不能及時發現患病羔羊,稍有不慎便會導致羔羊應激性或傳染性腹瀉,甚至大量死亡。
(5)羔羊飼養管理不規范。精粗飼料搭配不科學,飼料轉換過頻,霉變冰凍飼料的飼喂,飲水不潔,量不足,防疫、驅蟲、治療用藥不當等均易誘發腹瀉。
(6)母羊自身患病,如妊娠毒血癥、乳房炎等,體內由于存在大量致病菌,常會引起母羊體溫升高,生理機能紊亂,乳汁變性。羔羊哺乳時,此類致病菌便會由乳汁趁虛侵入羔羊消化道,最終引發羔羊腹瀉。
2 臨床癥狀
患病羔羊精神委頓,厭食,虛弱,弓背,嚴重時起臥困難,后驅常被糞便污染,糞便(酸)惡臭,一般呈半液體狀,往往混有未消化的飼料殘片、氣泡或濃稠粘液。單純性消化不良引發的腹瀉,糞便常與草料顏色相近,灰白或黃褐色,如糞便呈黑褐色或血色,往往為大腸桿菌、魏氏梭菌或中毒性致病因素引發。
3 綜合防治措施
3.1 抓好產羔母羊的飼養
首先,做到飼草充沛,母羊體況是影響羔羊生長發育的直接因素,母羊在配種、妊娠、泌乳各環節都應科學搭配日糧,確保營養全面。其次,做到母羊具有相應的運動場所,冬暖夏涼的棚圈,科學衛生的飼喂、飲水設施。只有如此,才能保障母羊生長良好,保障出生羔羊體質健壯,充足哺乳,提高抵御外界致病微生物的侵害。
3.2 建立健全衛生防疫措施
做好產前、產中、產后圈舍和母羊體表乳房等的衛生消毒工作。出生羔羊斷臍后,立即用2.5%的碘酊消毒臍部,擠去乳塞,確保羔羊及時吃到初乳。對病羔要及時隔離,加強護理。羊場每周不少于兩次全面清掃、消毒圈舍,保持產羔、育羔環境和用具的清潔衛生。魏氏酸菌常發羊場,可于母羊產前35~40天注射四防苗,大腸桿菌常發羊場,可借鑒仔豬腹瀉病預防辦法,于母羊產前21天注射K88、K99等雙價基因工程苗等。
3.3 優化羔羊管理方式
一方面,改善羔羊生長環境,做到既有利于進行各環節工作,又有利于羔羊生長發育,同時,科學處理各項工作環節,盡量減少對羔羊的應激。飼喂方面,哺乳羔羊以早開食,早補飼,喂以全價代乳顆粒料為好,斷奶后育成羔羊宜分階段、分體重,逐漸加大全價育肥顆粒料的飼喂量。全價顆粒料,不僅營養價值全面,同時羔羊適口性好、易采食,而且有助于促進羔羊消化系統的發育完善。疾病控制方面,可于飲水或飼料中適量添加抗生素或口服液鹽,春夏高溫季節,要保證羔羊有充足潔凈飲水,增強抗病力。
3.4 治療方法
堅持早發現,早治療原則,可采用對發病羔羊補液或服用抗生素等。對中毒性腹瀉可配合相應的解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