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在斷奶時,常常會出現日增重下降,消瘦甚至成為僵豬的現象,這種現象春季發生較為普遍,豬場管理人員要重視起來。
那么什么是斷奶仔豬呢?
斷奶仔豬是指從斷奶到四月齡的豬。仔豬出生后四月齡到配種前準備留作種用的豬是后備豬。養好斷奶仔豬的目標是全活、全壯并獲得較高的目標增重,為后備豬和育肥豬打好基礎。
為什么春季斷奶仔豬易“瘦身”呢?主要是下邊三方面的管理沒有做好,即環境因素、飼料營養因素及疾病因素:
一、環境因素
首先,斷乳后仔豬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仔豬斷乳后,常由產房轉移至仔豬保育舍,由依附于母豬的生活改變為獨立生活,這些環境的改變往往會引起一系列的應激反應,俗稱“斷奶應激”,如:煩躁不安、食欲不振,進而導致了生長發育遲緩。
所以,做好環境過渡是養好斷奶仔豬的重要措施之一,為防止仔豬斷奶后所產生的不安,應采取將母豬移開,讓仔豬原圈飼養的辦法。
其次,除按窩分群外,另外體質較弱仔豬隔離組成新群,否則會出現大欺負小,體重越大的仔豬會越來會大,體重弱小的吃不飽、個體之間差距越來越懸殊的現象。當舍內晝夜溫差超過10攝氏度時,腹瀉率就會隨之升高25~30%,而舍內過高的濕度環境也會使腹瀉數明顯增加,導致仔豬生長發育緩慢。
二、飼料營養因素
在自然條件下,從液態乳汁到固態飼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時間內,仔豬有足夠的時間來完善自身的胃腸道系統,從而適應其所攝入食物由液體到固體的改變。
但由于在飼養過程中精細化操作不夠和飼料消化率不足,常常會造成斷奶后食物中干物質的比重驟增,嚴重破壞了仔豬的生活規律,造成飲食上的減少。此外,斷奶后仔豬不能區分飼料和飲水,常會通過大量的飲水來充饑,這又進一步的影響了仔豬的生產性能。
因此,在斷奶后可采取為仔豬提供液態飼料的辦法(或者使用斷奶過渡液體飼料-普生緣),液態流食既可以提供乳汁樣的干物質濃度,又可克服斷乳仔豬暫時無法區分飲水和采食所引發的問題,進而提高仔豬的采食量。斷奶后除應逐漸喂料、保持飼喂量得當、飼料營養均衡和消化率高以減少斷乳過渡期給腸道帶來功能上的不利影響之外,也應加強管理,保持豬舍干燥清潔,減少腹瀉的發生。
最后,過度的限飼和過度的飼喂,都會引起饑餓性和過食性腹瀉,進而仔豬消瘦甚至成為僵豬。
三、疾病因素
斷乳仔豬的腹瀉一般在斷奶后的3~10天發生,呈現粥樣或水樣腹瀉。在個別豬場斷奶后仔豬的腹瀉率可達80%,死亡率達到20%,而腹瀉往往致使仔豬的生長發育受影響甚至成為僵豬。
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斷奶后由于母源的IgG和IgA抗體逐漸消退,仔豬自身可產生IgA抗體的T細胞群仍未發育完善,致使仔豬的抵抗力下降,易引起病毒性和細菌性腹瀉如流行性腹瀉病毒、輪狀病毒等病毒感染發病;
二、斷奶后仔豬的小腸絨毛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萎縮,萎縮的程度與斷乳過渡期飼料的攝入有很大關系,這種應激往往會造成斷奶仔豬的消化不良、腸道屏障受損致使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等細菌感染;
三、斷奶仔豬因母源抗體下降,機體免疫系統如淋巴結,脾臟等免疫器官感染PCV2,PRRSV等病毒,機體免疫調節能力下降,免疫系統紊亂,免疫抑制等造成細菌如副豬嗜血桿菌,鼻支原體,肺炎支原體,波氏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疥螨等細菌和寄生蟲感染肺臟及全身臟器,仔豬會出現漿膜炎,呼吸系統疾病等癥狀致使僵豬現象增加,俗稱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