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毒管理重要意義
在我國目前的養殖狀況下,肉牛養殖場任何疾病防控關鍵是提高生物安全,加強消毒管理。而我國養殖情況是,占養殖量絕大多數的是中小型肉牛養殖場,還有農村剩余勞動力進行養殖。養殖過程中往往不注重消毒管理,經常出現以下問題:
1、 養殖場常常忽略養殖場與外界隔離的重要性
由于廠址選擇、管理不善等原因,養殖場與外界環境成為事實上的各種物品(特別是污染物)帶菌人員暢通無阻的交流場所,致使疾病廣泛傳播。
2、 常常忽略動物與糞尿隔離的重要性
地面平養的養殖方式使動物與其排出的糞尿時刻接觸,一擔少數動物感染,地面含有營養豐富的糞尿就是細菌良好的培養基,使其迅速繁殖,結果不斷加重疾病的發生。
因此,定期清理糞尿,使肉牛生活在與糞尿隔離的環境中,是有效控制疾病的保障。
3、 消毒意識不強,忽視消毒的重要性
消毒是把疾病擋在養殖場或動物體內的關鍵技術手段。它的作用是疫苗防疫、抗生素防控所無法解決的。
因為病原體存在于動物舍內外環境之中,達到一定濃度即可誘發疾??;過高的飼養密度也會加快病原體的聚集速度,增加疾病感染機會;疾病多為混可感染(合并感染)一種抗生素不能治療多種疾??;許多疾病尚無良好的藥物和疫苗;疫苗接種后,抗體產生前是疾病高發的危險期,初期抗體效力低于外界污染程度時,降低外界病原體的數量可減少感染的機會。所以,消毒意義非常重大。
消毒可廣譜殺菌、殺毒,殺滅體外及其環境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只有通過消毒才可以減少藥物使用成本,并且消毒無體內殘留的問題。所以消毒是性價比最高的保健。
4、 養殖場往往對消毒存在錯誤的認識:認為接種疫苗就安全了,不按規定消毒;病原微生物看不見、摸不著,對消毒無信心。對消毒效果持懷疑態度;藥品可保健治療,對地面環境消毒心痛無價值;重視進舍前的的消毒,忽視進舍后的消毒;消毒不徹底、不規范、不持久;忽視動物體、空氣、飲水及地面消毒;消毒池根本沒有、或形同虛設;消毒劑選擇使用不當,致使消毒效果不佳;對疫苗的期望過高,認為只要接種了疫苗就萬事大吉,客觀情況是疫苗的保護力是相對的有限的,疫苗不能替代環境消毒,只有良好的管理,肉牛有健康的體質,疫苗才能發揮最佳效力。
二、消毒的常用方法:
1、物理消毒法
陽光、紫外線、干燥。
陽光是天然的消毒劑,其光譜中的紫外線有較強的殺菌能力,陽光照射引起的干燥也具有殺菌作用。陽光照射幾分鐘到數小時,即可殺滅一般的病毒和病原菌,應充分利用這一天然的有利條件。
人工紫外線消毒在養禽場中使用較普遍。一般要求在30分鐘以上,只對表面光滑的物體有較好的消毒作用。
高溫 使用火焰進行燒灼和烘烤,是簡單而有效的消毒方法。對金屬器械可用火焰消毒。對各種金屬物品、玻璃器具、衣物等還可進行煮沸消毒,其中可加少許堿,如1%~2%蘇打等,以促使蛋白質、脂肪溶解,防止金屬生銹。提高溫度可增加消毒效果。
糞便、墊草、污染的垃圾、價值不大的物品、病死雞的尸體等都可用火焰加以焚燒。
2、化學消毒法。
常見的消毒藥:來蘇兒(煤酚皂溶液)、福爾馬林(甲醛溶液)、生石灰(氧化鈣)、苛性鈉(氫氧化鈉) 都有強大的殺菌作用,用于消毒肉牛舍、用具及運輸工具。漂白粉(含氯石灰) 遇水分解產生次氯酸、新生氧和氯,有較強殺菌作用。新潔爾滅(溴化芐烷胺)水溶液為堿沫。對化膿性病菌、腸道菌及部分病毒有較好的殺滅效力,但對真菌的殺滅效果不好。0.05%-0.1%的水溶液用于洗手,0.1%的水溶液用于蛋殼和孵化器、用具的噴霧消毒,0.15%-0.2%的溶液用于雞舍內噴霧消毒。過氧乙酸為強氧化劑,對細菌、芽胞和真菌均有強烈殺滅作用。常用0.5%的溶液噴灑雞舍地面、食槽等。室內空氣消毒每立方米用20%的溶液10-15毫升,稀釋成3%-5%,加熱熏蒸,室內濕度60%-80%,密閉門窗1-2小時。高錳酸鉀遇水生成新生氧,氧化細菌,破壞菌體代謝。用于消毒皮膚、粘膜和創傷。本品溶液需要現用現配。
目前,在肉牛養殖中常用的消毒藥物還有:碘制劑、季銨鹽類等。
三、疫病期間的消毒措施
肉牛養殖場雖然管理嚴格,但處在錯綜復雜的大環境中,難免要遭受外界疫病的沖擊,因此這個時期要強化各個環節的消毒工作:
1、人員和車輛進出消毒 肉牛養殖場門口或生產區的出入口設有消毒池,池內經常保持有2%燒堿水,進出的車輛必須通過消毒池,車體用2%-3%來蘇兒水溶液噴灑消毒。
進入場區的人員須經消毒池,消毒靴鞋;進入生產區的人員,先在消毒室內更衣洗澡,穿戴消毒過的工作服、帽和靴,經消毒池后進入生產區。工作人員在接觸畜群、飼料等之前必須先洗手。
2、環境消毒
對生產區和畜舍的周圍環境,每天清掃一次,并用2%燒堿水或0.2%次氯酸鈉溶液噴灑消毒。
3、畜舍和畜體表消毒
畜舍和畜體表消毒應視為重點,因病畜經常向外界排出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畜舍環境。對畜舍的地面、料槽、水槽每天應清潔兩次,地面用2%-3%燒堿水噴灑,水槽、料槽用0.2%次氯酸鈉液洗滌。用0.2%-0.3%過氧乙酸或0.2%次氯酸鈉液在畜舍內帶畜噴霧消毒,每天進行1-2次。以殺滅畜的體表、畜舍空氣中、地面上及設備上病原微生物。
疫情結束后,畜群淘汰或全部轉出畜舍要進行一次清掃和消毒,程序為:將畜糞、墊料、屋頂、墻壁各處的灰塵和蜘蛛網徹底清除,可移動的設備搬出舍,用高壓水槍對畜舍內地面、地網、墻壁、通風口、屋頂進行沖洗。待畜舍內地面干燥后,用2%-3%的燒堿水或0.2%次氯酸鈉噴灑消毒;此后關閉好門窗,按每立方米空間用42毫升福爾馬林,進行熏蒸消毒24小時。經上述消毒后,畜舍空閑3-4周,再接新肉牛入舍。
3、妥善處理淘汰的病畜和尸體
患病的家畜隨著分泌物、排泄物不斷排出病原體污染環境,病死畜的尸體也是特殊傳染媒介。因此,禁止將患傳染病的病畜及其尸體流入市場或隨意拋棄。對病死畜或淘汰病畜的尸體,應由專人用嚴密的容器運出,投入專用的埋尸井內深埋或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