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爛鰓病
魚類急性爛鰓病(俗稱皰疹病毒病)一般發病初期死亡率不高,但是一旦經過藥物刺激、水質變化、天氣變化都會導致魚死亡大幅度上升,甚至“全軍覆滅”。
爛鰓病主要在高產精養池塘,發病魚開始在池邊慢游,第二天可見有死亡。病魚體表無明顯癥狀,鰓部發紫,眼眶有凹陷,肝臟嗜血,膽囊腫大,腸道充血無食,從發病到大批死亡僅需一周時間,如不及時對癥用藥,后果相當嚴重。
主要危害草魚和青魚,從魚種至成魚均可受害,許多淡水魚類也能被感染。本病在水溫15℃以上時開始發生;在15~35℃范圍內,水溫趨高易暴發流行,致死時間也隨之變短。水中病原菌的濃度越大,魚的密度越高,魚的抵抗力越小,水質越差,則越易暴發流行。當年草魚種每年的7-9月為流行盛期。1-2齡的草魚發病多在4-5月。
預防及防治
應堅持“防治結合,防重于治”的原則。池塘老化、水質惡化、濫用藥物和不合理的投飼管理是引起魚類急性爛鰓病的原因。在防治該疾病時,養殖戶都采用水質消毒、內服藥物等防治方法。
日糧中添加龍昌膽汁酸600-800g,連續五天拌料投喂。五天后可見魚體明顯好轉,死亡逐漸減少。
當草魚發生細菌性爛鰓疾病時,會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細菌被抗生素殺滅后會產生大量的內毒素,內毒素可引起肝臟的損傷。膽汁酸通過結合或分解腸道內的內毒素,阻止內毒素通過腸粘膜屏障經門靜脈進入肝臟,減少腸道對內毒素的吸收,防止內毒素對肝臟乃至魚體的危害。另外,膽汁酸在代謝過程中,會有一部分隨糞便排出體外,在大腸段,膽汁酸可以有效的控制腸道的pH值,抑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腸道常在菌的增殖。另外,對肺炎雙球菌、流感桿菌等呼吸道常見菌也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魚類急性爛鰓病(俗稱皰疹病毒病)一般發病初期死亡率不高,但是一旦經過藥物刺激、水質變化、天氣變化都會導致魚死亡大幅度上升,甚至“全軍覆滅”。
爛鰓病主要在高產精養池塘,發病魚開始在池邊慢游,第二天可見有死亡。病魚體表無明顯癥狀,鰓部發紫,眼眶有凹陷,肝臟嗜血,膽囊腫大,腸道充血無食,從發病到大批死亡僅需一周時間,如不及時對癥用藥,后果相當嚴重。
主要危害草魚和青魚,從魚種至成魚均可受害,許多淡水魚類也能被感染。本病在水溫15℃以上時開始發生;在15~35℃范圍內,水溫趨高易暴發流行,致死時間也隨之變短。水中病原菌的濃度越大,魚的密度越高,魚的抵抗力越小,水質越差,則越易暴發流行。當年草魚種每年的7-9月為流行盛期。1-2齡的草魚發病多在4-5月。
預防及防治
應堅持“防治結合,防重于治”的原則。池塘老化、水質惡化、濫用藥物和不合理的投飼管理是引起魚類急性爛鰓病的原因。在防治該疾病時,養殖戶都采用水質消毒、內服藥物等防治方法。
日糧中添加龍昌膽汁酸600-800g,連續五天拌料投喂。五天后可見魚體明顯好轉,死亡逐漸減少。
當草魚發生細菌性爛鰓疾病時,會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細菌被抗生素殺滅后會產生大量的內毒素,內毒素可引起肝臟的損傷。膽汁酸通過結合或分解腸道內的內毒素,阻止內毒素通過腸粘膜屏障經門靜脈進入肝臟,減少腸道對內毒素的吸收,防止內毒素對肝臟乃至魚體的危害。另外,膽汁酸在代謝過程中,會有一部分隨糞便排出體外,在大腸段,膽汁酸可以有效的控制腸道的pH值,抑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腸道常在菌的增殖。另外,對肺炎雙球菌、流感桿菌等呼吸道常見菌也有較強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