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是恒溫動物,對環境溫度的高低非常敏感,調節體溫的能力差。當豬舍內高溫、高濕、空氣流通差時,豬群會感到炎熱,從而采食量下降,生長緩慢,繁殖性能下降,而一旦母豬攝入的能量和營養不足,會導致仔豬的發育、營養不良和免疫力下降。
各階段豬群所需要的溫度是不同的,這就需要生產管理者時刻了解溫度,控制溫度,以最大限度減小因為溫度的不適當導致的應激和對生產的影響,各階段豬群的最適溫度范圍:種公豬17-21℃,妊娠母豬18-21℃,哺乳母豬20-22℃;哺乳仔豬 29-33℃,保育仔豬22-25℃,育肥豬19-22℃。
高溫應對措施
①提高日糧水平(特別是能量、蛋白質、維生素)。經常提供新鮮、充足、清潔的飲水,及時清理水槽中不干凈的水。
②加強通風、降低飼養密度。及時清除糞尿,保持豬舍清潔。采用遮陽措施,減少陽光照射。在豬舍內盡量采取濕簾降溫或經常灑水,促進豬體蒸發散熱,濕簾降溫系統應用最為廣泛,一般可使舍內空氣溫度比舍外低3~7℃。
③在早、晚涼爽時飼喂濕拌料,并且在飼料或飲水中投放抗應激藥物,如維生素C、維生素E、B族維生素,可有效提高豬的抗應激能力。
濕 度
濕度是用來表示空氣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常用相對濕度來表示。舍內空氣的相對濕度對豬的影響,和環境溫度有密切關系。無論是幼豬還是成年豬,當其所處的環境溫度是在較佳范圍之內時,舍內空氣的相對濕度對豬的生產性能基本無影響。試驗表明,若溫度適宜,相對濕度從45%變到95%,豬的增重無異常。這時,常出于其他的考慮,來限制相對濕度。例如,考慮到相對濕度過低時豬舍內容易飄浮灰塵,過低的相對濕度還對豬的黏膜和抗病力不利;相對濕度過高會使病原體易于繁殖,也會降低豬舍建筑結構和舍內設備的壽命。所以就算是處于較佳溫度范圍內,舍內空氣的相對濕度也不應過低或過高。
當舍內環境溫度較低時,相對濕度大,會使豬增加寒冷感。這是由于豬的毛、皮吸附了潮濕空氣中的水分后,導熱性增大,使豬體散熱量增大。同時,隨著通風換氣,使蘊含于水汽中的大量潛熱流失到舍外,降低了舍溫。因此較低舍溫時,相對濕度大,會影響豬的生產性能,這一點對幼豬更為敏感。例如,據試驗在冬季相對濕度高的豬舍內的仔豬,平均增重比對照組低 48%左右,且易引起下痢、腸炎等疾病。
當舍內環境溫度較高時,舍內相對濕度大,同樣也會影響豬的生產性能。豬原本適應濕度變化的能力較強,即使相對濕度超過85%對生長性能影響也不大,但高溫下的高濕,會妨礙豬的蒸發散熱,從而加劇了高溫的危害。如果溫度超過適宜溫度,相對濕度從40%升高到70%,便會減緩豬的增重。這一點成年豬更為敏感,因為成年豬的適宜生長溫度比仔豬要低。
豬舍內的適宜濕度范圍為65%~75%。濕度過高影響豬的新陳代謝,是引起仔豬黃白痢的主要原因之一,還可誘發肌肉、關節等方面的疾病,并導致皮膚干燥或干裂等問題。
濕度控制措施
1、加大通風:只有通風才可以把舍內水汽排出,通風是最好的辦法;但如何通風,則根據不同豬舍的條件采取相應措施,以下是幾種加大通風的措施:
(1)抬高產床:使仔豬遠離潮濕的地面,潮濕的影響會小得多;
(2)增大窗戶面積:使舍內與舍外通風量增加;
(3)加開地窗:相對于上面窗戶通風,地窗效果更明顯,因為通過地窗的風直接吹到地面,更容易使水分蒸發;
(4)使用風扇:風扇可使空氣流動加強;這一辦法在空舍使用時效果非常好,我們曾在保育舍無法干燥時,使用大風扇晝夜吹風,很快使保育舍變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