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的雞最常見的、 危害性很大的傳染病。 對不同日齡、 不同品種的雞都具有感染性, 主要侵害幼雛, 兩周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世界各地均有發生, 對養雞業的危害嚴重。 有報道證實雞白痢沙門氏菌能經過食物鏈繼而成為人沙門氏菌感染的潛在來源。 本文就如何進行雞白痢預防與控制進行闡述, 以供參考。
雞白痢也稱雛白痢。 本病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 病雞排泄物污染的飼料、 飲水和用具等均可傳播。 患病母雞可通過種蛋將病菌傳給后代。 公雞的睪丸也能帶菌, 通過交配可把病菌傳給后代。 各種年齡的雞都能感染雞白痢。 雛雞在出殼后第 3 天就能致病,7 日齡左右死亡率最高。 雛雞白痢是導致育雛成活率低的主要疾病之一, 而成年雞白痢是造成產蛋率低和成年雞死淘數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1], 故而雞白痢對養雞業者的經濟收益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也通過食物鏈對人的健康造成一定影響。 所以做好雞白痢防控措施, 防患于未然, 對養雞業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1 雞白痢的癥狀、 病理變化及診斷
1.1 臨床癥狀
雛雞出殼后數天陸續發病, 沉郁,松毛畏冷, 廢食, 下白痢, 肛門常被白色糊狀糞便堵塞, 喘氣, 2~3 周齡內達到死亡高峰, 死亡率常可達 40~70%; 中雞偶有發生急性敗血型雞白痢, 病雞高度沉郁,廢食, 迅速衰竭死亡; 成雞呈慢性經過, 雞群陸續出現精神不振、 食欲減退、 冠髯蒼白、 垂腹、 下痢的病雞, 病雞逐漸衰弱死亡。
1.2 病理變化
1 周齡以內的病死雛雞主要可見其臍環愈合不良, 卵黃變性和吸收不良。1 周齡以上的病雛病理變化主要是肝臟腫大, 表面有雪花樣壞死灶; 肺臟形成灰黃色結節; 心肌有灰白色肉芽腫;盲腸可能有柱狀腸芯; 另外, 病雞還可能會出現腎臟腫大、 蒼白, 關節腫大等。 中雞的病理變化與雛雞相似,但其肝臟腫大更為明顯, 土黃色, 質地脆弱易碎, 肝臟被膜常發生破裂而大量出血, 腹腔積聚血凝塊。 成雞可見卵巢炎 (卵子變形、 變色、 變性),輸卵管炎, 卵黃性腹膜炎, 亦可能見有中雞白痢的病理變化。
1.3 診斷
雞白痢診斷可根據患病雞臨床癥狀、 生理變化進行初步判定, 而后再通過實驗室診斷來進行確認。 實驗室診斷包括分離病原菌進行微生物學鑒定、 生化反應、 動物攻毒試驗、 血清學試驗以及 PCR 方法檢測。
2 雞白痢的防控
2.1 凈化措施
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雞白痢, 那就只有做好凈化措施。
在引進種雞或者種蛋前, 先去供種廠了解其發病史以及凈化情況, 選擇信譽比較好的廠。 在把種雞引入廠舍前要進行全面清潔。 用 2%的燒堿消毒地面、 糞溝, 用 10%新鮮石灰乳涂刷墻壁, 用過氧乙酸、 百毒殺消毒整棟雞舍 [2]。 育雛用具要全面清洗消毒,消毒之后將其放入舍內, 再次按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配高錳酸鉀以 2:1 比例熏蒸消毒 (福爾馬林一般用量為 28g/m3)。 在廠舍消毒后,最好將其空置兩周, 之后再引進雛雞。 飼養期間同樣要注重消毒。 每周至少進行 2 次帶雞消毒, 每 2 周要對廠舍全面消毒 1 次。
飼養期間實行封閉飼養管理制度,進出人員及車輛要嚴格消毒。 雞舍要對小雞供以適宜的生長環境, 提供優質飼料及干凈充足的飲水。 平時也要做好雞場疫病監測, 建立完整詳盡的疫病防疫檔案。一般 6 月齡時可對雞群進行血檢, 淘汰可疑雞及陽性雞,并在 1 月后復檢, 再次淘汰可疑雞及陽性雞。 以后每個月可按 5%比例進行抽檢, 如檢出陽性, 則進行全群檢疫。
2.2 防治措施
有研究證實, 隨著時間的推移,菌株對藥物的敏感程度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菌株耐藥譜會增寬。因此,防患于未然比發病之后再治療更加有意義。
雞白痢可以采用疫苗進行免疫。傳統的沙門氏菌疫苗有弱毒活疫苗和菌體滅活疫苗、 現在新型疫苗有亞單位疫苗、 重組滅火苗等。 國內潘志明用轉座突變及粗糙型變異方法獲得了R97 株, 該活疫苗不僅可提供 90%以上的免疫保護率, 而且還能明顯提高日增重。 沙莎使用蜂膠作為佐劑, 研制出雞白痢沙門氏菌蜂膠滅活菌苗的中試產品, 應用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閏紅霞的研究表明, 脂多糖抗原是重要的保護性抗原, 免疫后可同時激活機體的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 因此,脂多糖亞單位疫苗也被人們寄予較大的期望。
部分研究表明, 寡糖可降低盲腸內容物 pH 值, 進而達到抑制雞白痢沙門氏菌定植的效果。 同時部分學者發現, 酸化劑對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的防治也較有成效。
雞白痢的耐藥性逐年增加, 因此,平常的抗生素及抑菌藥物對抗雞白痢的效果越來越差。 而近年來研究發現,中草藥對雞白痢沙門氏菌的抑菌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