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雛雞所需要的最佳體溫
雛雞正常的體溫是40℃,如果在運輸過程中能夠保持這一體溫,那么雛雞會感覺舒適,所受到的應激是最小的。在這種情況下,雛雞會非常安靜,甚至能夠進入睡眠。體溫偏低會使雛雞扎堆來減少熱量散失,并不停尖叫。此時能明顯的感覺到雛雞的雞爪冰涼。
體溫偏高會使雛雞變得煩躁,會張開翅膀來釋放熱量,若體溫接近41℃,雛雞會張口呼吸來釋放更多的熱量。雛雞在舒適的環境下用鼻孔呼吸,在24小時內將失去1~2g水分,由于卵黃的代謝會產生1~2g水分,所以雛雞失去體重但不會脫水。然而,如果雛雞張口呼吸,在24小時內可能失去5~10g水分,這將導致雛雞脫水速度加快。所以必須使雛雞保持合適的體溫,以防止雛雞脫水。
二如何使雛雞保持最佳體溫
使雛雞保持最佳體溫的關鍵,是保持雛雞產熱量與車廂散熱量的平衡。雛雞產熱量的多少取決于雛雞的大小及雛雞的數量。來自于小周齡雞群的雛雞個體偏小,產熱能力低,所以維持其最佳體溫所需的空氣溫度偏高。大周齡雞群的雛雞個體偏大,產熱能力高,所以維持其最佳體溫所需的空氣溫度偏低。車廂散熱量的多少,則取決于車廂內的空氣溫度及空氣流動速度。在相同的空氣溫度下,空氣流動速度越快,散熱量越大。因此,使雛雞保持最佳體溫的最佳空氣溫度設定,是由三個不同因素決定的。雛雞運輸人員需要針對雛雞周齡的不同、運輸數量的不同及運輸車輛通風的不同,來制定相應的最佳空氣溫度,以使雛雞保持最佳體溫,最終達到最佳的運輸效果。
三1日齡雛雞的營養
1日齡雛雞體內剩余的卵黃含有必須的營養,這些營養足以滿足雛雞最初4~5天的營養需求。由于消化這些營養會產生水,所以,如果運輸環境良好,雛雞也不會脫水。但這并不意味著雛雞在沒有任何食物時會狀態很好,而是雛雞可以在一段時間內不進食卻不出現問題。眾所周知,早期進食能刺激雛雞的發育,尤其是腸道的發育。雛雞體內剩余的卵黃包含2/3的脂肪和1/3的蛋白質。如果雛雞能及時進食,那么剩余的卵黃能夠用于雛雞的發育。如果不能及時進食,剩余的卵黃將被用于提供能量,這樣用于雛雞發育的蛋白質將會減少。所以,運輸人員需要盡快將雛雞運至養殖場,并使雛雞盡快進食。
四運輸中喂食
許多運輸中的喂食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可能導致脫水的發生。如果喂食,由于新陳代謝,雛雞產熱量必然增加,此時若不能及時調節車廂內的溫度,則會導致雛雞體溫升高,造成脫水。
1日齡雛雞的運輸時間雖短,但對于整個產業鏈來說卻至關重要。優化運輸條件是我們必須要做的,而最主要的目標是保持雛雞處于最佳體溫,也就是產熱和散熱的平衡。具體說來,就是雛雞大小、數量與運輸車廂內空氣溫度、空氣流動速度的平衡。做到這些條件的控制后,種雞的產品質量就可以得到保證。
1日齡的雛雞一般要通過一段距離的運輸從孵化場到達養殖場,并在養殖場度過一生。與商品肉雞相比,父母代雛雞及祖代雛雞通常需要更遠距離的運輸。因此,為了確保雛雞到達養殖場時能夠保持最佳狀態,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運輸環境。
在實際生產中,雛雞的運輸過程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人們通常只關注運輸死亡率,只要運輸死亡率不高,那么這樣的運輸方式就被接受或認可,評價運輸質量的好壞,仍然依據雛雞到達時的死亡數量來評定。1日齡雛雞的運輸關系到后續的飼養,不能僅僅要求雛雞到達時沒有死亡。盡管到場時的死亡數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也是最容易獲取的數據,但必須意識到,這與最佳的運輸之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雛雞沒有得到最佳的運輸,那它們的狀態將會惡化,雖然暫時不會死亡,但生存非常困難,這種狀態可以稱為“生存模式”,即使生存下來,也會對后續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眾所周知,雛雞生命的前幾天對于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創造良好的運輸環境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良好的運輸環境最關鍵的問題,是使雛雞保持正常的體溫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