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子宮內膜炎是當今規模豬場最為常見的繁殖性疾病之一。據研究調查表明,非正常淘汰母豬中70%以上是由子宮內膜炎引起,而在當前規模化養殖條件下,如何提高豬場生產成績和降低成本顯得尤為重要。俗話說得好,“母豬好,好一窩”,在我們豬場更應當利用好豬場資源,充分發揮母豬的使用價值以提高豬場生產成績。然而,到底哪些母豬更值得我們關注,以防其發生子宮內膜炎?
一、產程超過4.5小時的母豬
產程過長引起母豬體力消耗過大、劇烈的疼痛引起機體的各種代謝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子宮和產道的出血、水腫和血腫等,產后惡露不凈,產后便秘、產后子宮不能復原、產后感染和子宮內膜炎等。
二、產仔數13頭以上的母豬
產仔數在13頭以上往往產仔時間都比較長,體力消耗大,極易感染發生子宮內膜炎,并且產仔數多的母豬往往是生產性能優良的母豬,因此更加需要保護好這樣的母豬。
三、頭胎母豬和原種母豬
頭胎母豬和原種母豬對于豬場來說都是非常關鍵和非常重要的,頭胎母豬窩產仔數少,食欲比較旺盛,最容易出現胎兒過大,加上頭胎母豬產道狹窄,產道損傷,非常容易出現產后感染。更重要的是頭胎母豬和原種母豬購買和培育的費用高,如果因子宮內膜炎被淘汰,損失非常大,因此要對這兩類母豬保持高度的關注。
四、人工助產后的母豬
被掏過的母豬產道極易水腫,有時第2次或第3次掏豬時,手根本伸不進去,相信掏過豬的朋友一定深有體會,而且即使手洗干凈后也極易將細菌帶入子宮內引起感染,因此被掏過的母豬一定要進行防治。
五、產后外陰水腫、產黑胎的母豬
此類母豬很可能已感染子宮內膜炎,如不及時治療,影響發情配種,甚至直接被淘汰,浪費成本更多,因此應及時治療。
上述五類母豬更容易因死胎、胎衣碎片、惡露滯留子宮而發生子宮內膜炎,因此要特別注意做好這類母豬子宮內膜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