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牛痢疾為病原性大腸桿菌所致,集約化養(yǎng)牛此病常見多發(fā)。通常情況下,10日齡內犢牛為易感群體。而且,此病有傳染性,被污染的飼草、消毒不嚴的器械等等,都將加重此病的發(fā)病幾率,此病多數經消化道傳播感染。
1 病因分析
1.1 消毒不嚴,衛(wèi)生較差
犢牛喂奶器械消毒不嚴、不徹底,舍內糞便處理不及時,墊草更換不及時,牛舍消毒不嚴,都為致病菌感染創(chuàng)造條件,而誘發(fā)此病的發(fā)生。
1.2 母牛營養(yǎng)不全,犢牛體質較差
母牛管理不善,尤其妊娠期,飼喂營養(yǎng)不全,日糧中長期蛋白質、微量元素、礦物質等含量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初乳中白蛋白、球蛋白等含量水平,擾亂犢牛消化機能,降低犢??共∷剑T發(fā)下痢病的發(fā)生。
1.3 犢牛管理不善,消化機能紊亂
犢牛出生后,用盆或桶喂奶,犢牛自由飲服,部分進入網胃和瘤胃。而此時的網胃和瘤胃,尚不能有效排空內容物。此時,乳汁長時間停留發(fā)酵,很容易誘發(fā)下痢。喂奶不定時、不定量、喂奶溫度高或低,用精料多早或過多,都將影響機體消化機能,誘發(fā)下痢。此外,喂奶母牛患有乳房炎,分泌乳汁被吃食后,同樣易發(fā)生下痢。
2 臨床癥狀
2.1 敗血型:從潛伏期到死亡,快則24h以內,慢則2~3d內,一般以出生一周內幼犢,表現為發(fā)熱或體溫正常,有時偏低腹瀉,常于癥狀出現后,數小時至一天內急性死亡,有時用藥一次,死亡,外觀沒有多大變化。
2.2 腸型:臨床發(fā)病較多,此病發(fā)生于生后7~10d,吃過初乳的犢牛,病初體溫升高 40℃~41℃,食欲減退或廢絕,精神萎靡不振,喜躺臥。數小時開始下痢,后體溫下降至正常糞便初粥樣,顏色黃色較多,拖后成水樣,尾巴和后軀外側被稀糞污染。體溫降到常溫偏低,呼吸和脈搏加快,病犢常有腹痛,用腿踢腹壁,表現為頭和身軀卷成一團不動,此病引起脫水,如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達30%。
3 病理變化
⑴有敗血癥急性死亡的病犢,沒有明顯的病理變化。
⑵有腸型發(fā)病死亡的病犢,尸體消瘦,明顯脫水,黏膜蒼白,眼窩下陷,肛門周圍被稀糞污染。主要有胃腸炎變化,真胃有大量的凝乳塊,黏膜充血水腫,覆蓋有膠狀的透明黏液,在皺摺部充血,部分黏膜上皮?;煊醒汉蜌馀荩瑦撼?,小腸黏膜充血。直腸,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有時充血。
4 綜合防控措施
4.1 科學喂奶,刺激食道溝閉合
犢牛早期喂奶,務必要精細管理。早期建議,用喂奶器或奶壺喂奶,后期,慢慢過渡到盆或桶。開始用盆或桶,建議用食指、中指,伸進犢牛嘴中,充分刺激味覺器官,刺激食道溝完全閉合。自聽覺、視覺等多方面,訓練犢牛,形成良好的條件反射,刺激犢牛自愿吸奶。而且,確保其在哺乳期,保持特有的興奮性,刺激食道溝閉合。此外,喂奶和喂水,建議用不同的器具,便于犢牛自覺采食。
4.2 補充植物性飼料,刺激瘤胃發(fā)育
犢牛出生后1周,開始誘食優(yōu)質干草,仍其自由采食。出生后2~3周,開始誘食精料。早期每頭用10~20g,后期,逐漸增加用量到80~100g。期間,嚴格飼料監(jiān)管,禁止飼喂劣質料草,避免喂養(yǎng)不到誘發(fā)下痢。
4.3 注意清潔衛(wèi)生,早期及早藥防
搞好圈舍衛(wèi)生,注意定期清潔。勤換墊草,改善舍內通風,確保衛(wèi)生干燥。喂奶器及時清洗,嚴格消毒,避免滋生病原菌,誘發(fā)犢牛下痢的發(fā)生。
早期及早用藥,同樣為不錯的防病手段。補飼抗生素飼料添加劑,連續(xù)飼喂30d。下痢病情能得到有效緩解,大大提升犢牛體重,增強抗病能力。
4.4 及早隔離施治,嘗試西藥療法
發(fā)現犢牛下痢疑似病例,及早隔離診治。嘗試用西藥療法,康復治愈效果更好些,能大大提升此病治愈率。
頭1~2d,用恩諾沙星0.1ml/kg;鹽酸沙拉沙星注射液,0.2ml/kg,分別肌肉注射, 1次/d,連續(xù)用2~3d,效果不錯。
四逆湯,市場有售,用0.3ml/kg,1次灌服?;颍盟奈洞┬纳徤?, 0.3g/kg,1次灌服。2次/d,連續(xù)用3~4d。同時,配合用口服補液鹽,補充體內流失水分,預防機體脫水, 1次/d,連續(xù)用3~4d。
治療第3天,用乳酶生片,30~40片/次;阿苯達唑片10~15mg/kg,1次灌服。治愈效果不錯,用乳酶生,能增進食欲,減少產氣,刺激腸道消化。此西藥,連續(xù)灌服2d,2次/d。之后,阿苯達唑片,驅蟲1次,即可。
經實驗證實,上述療法,加上強化護理。病牛慢慢康復,相繼體力恢復、拉稀停止、食欲正常。基本上1周后,可正常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