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腹瀉、腹脹性疾病是豬場常發的疾病;發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細菌性、病毒性或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豬主要表現有糞便稀薄,嚴重的出現水樣便,病豬消化、吸收不良,病程較長的出現漸進性消瘦。以腹瀉或腹脹為共性特點的三種疾病豬克雷伯氏桿菌病、初生仔豬綠膿桿菌病、豬魏氏梭菌病。
1豬克雷伯氏桿菌病
病原。克雷伯氏桿菌是革蘭氏陰性、不能運動、不產生芽孢、有莢膜的桿狀菌。氣候突變、飼料改變或霉變,均可誘發該病。一般多發生于15~20日齡的仔豬,20~100日齡的仔豬也易感。該病雖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但當氣候突變,氣溫在20℃左右時發病數增加,而在20℃以下時發病數較少。
主癥。病豬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廢絕,兩耳皮膚發紅帶紫,結膜發白,腹瀉,肛門周圍有糞污;咳嗽,流漿性黏性鼻液,呼吸加快,以腹式呼吸為主,嚴重時呈犬坐姿勢;有的后肢麻痹,站立不穩。一般4~5天內死亡,臨死前部分口、鼻有淡紅色泡沫流出;不死的病豬生長緩慢,長期腹瀉。
預防。母豬產房應清潔衛生,做好消毒工作。當氣候驟變時,應做好保暖防寒工作,以免產生應激而發病。大力滅鼠,發現病豬應隔離治療。
治療。治療時最好進行藥敏試驗。據資料報道,該病原體對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磺胺嘧啶、土霉素、紅霉素中等敏感,鏈霉素低度敏感,青霉素不敏感。①慶大霉素每千克體重0.1萬~1.5萬IU肌內注射;或用卡那霉素每千克體重3~15mg,肌內注射,12小時1次,連用3~5天。②為增強病豬的抗病力,可用10%樟腦磺酸鈉1~2mL,25%維生素C1~2mL,肌內注射,每1~2次。
2初生仔豬綠膿桿菌病
病原。該病的病原為綠膿桿菌,為革蘭氏陰性、細直桿菌,無莢膜,無芽孢。本菌在普通瓊脂平皿中可迅速產生藍綠色素,廣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氣中。
主癥。初生仔豬表現精神沉郁,昏迷,呼吸困難,倒地不起,體溫可升到40℃以上,嚴重腹瀉,腹部皮膚發紺,腹水增多。
預防。該病的預防主要是做好產房、豬舍的清潔衛生,對產房、接生器械及欄舍環境行徹底消毒。
治療。該病可用抗菌藥物治療,經藥敏試驗表明:氟呱酸高敏,羧芐青霉素、丁胺卡毒素中敏,在臨床治療中均可選用。
3豬魏氏梭菌病
病原。該病病原為A型、C型、D型的魏氏梭菌,以A型為主。本菌為厭氧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通常存在于土壤、飼料、污水、糞便及人畜腸道中。其繁殖體對外均抵抗力不強,但當形成芽孢后,對熱、干燥和消毒藥的抵抗力增強。
主癥。該病一般呈散發性發病。病豬常無先兆癥狀,突然倒地死亡,倒地時表現呼吸困難,四肢強烈抽搐,角弓反張,從鼻、口腔流出少量泡沫樣血樣物。病豬死后腹部迅速膨脹,白色豬可見腹底部、耳根、鼻盤發紺。
預防。做好豬舍的清潔衛生,定期消毒,加強檢疫。如曾有該病發生的豬場,可用家畜魏氏梭菌病、出血性敗血癥二聯鋁膠苗皮下或肌內注射,每次3mL,隔6周再注射1次;可免疫1年;或用魏氏梭菌病多價苗預防接種。對未病豬,在飼料中添加痢菌凈每千克體重80~100mg;或敵菌凈每千克體重200mg,連喂4~5天;也可用土霉素按0.5%比例添加,連喂4~5天。
治療。對有明顯癥狀的病豬,可靜脈注射5%甲硝唑注射液(一次量每千克體重25mg),間隔12小時1次,連用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