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應激又稱熱射病,屬代謝性疾病,主要發病源是受環境溫度過高,豬的產熱和散熱出現矛盾,產熱過多,散熱過慢,導致內熱過高,體溫調節失衡而導致的新陳代謝和內分泌機能失調而出現的發病癥狀.夏季是豬熱應激疾病的高發季節,對養豬生產帶來了一定的損失。
1發病原理
在豬的一切生命活動中,均伴隨著產熱和散熱兩個過程。豬的體熱調節機能是受神經系統和內分泌控制的。在不斷變化的熱環境中能夠維持體溫的相對恒定,這是靠其體熱調節機能保持體熱平衡來完成的。當熱環境的變化超出機體的適應和調節范圍時,體熱平衡將被破壞,出現體內積熱過多,引起體溫升高,生命機能隨之發生障礙,出現熱應激現象,從而影響豬的健康
豬屬恒溫動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發達,體內熱能散發較慢,當外界環境溫度超過最適溫度(15——22℃)范圍,豬的產熱大于散熱,豬就要通過增加呼吸蒸發和輻射散熱,或通過減少采食量進而減少體熱產生來調節體溫平衡。
當外界溫度超過豬適宜的溫度時,豬因為通過汗腺散熱時排汗造成的體液流失過度,導致的虛脫,脫水,而影響體內的新陳代謝和內分泌機能紊亂,如不及時補充水分,會嚴重影響豬的健康狀態。同時高熱量飼料也會加大豬的散熱負擔。
豬為獲取足夠的氧來維持自身的供應,而引起的呼吸急促,困難,張口粗喘,腹喘,過快的呼吸頻率會導致產熱過多,在高溫環境中,散熱速度變慢,從而更加加大了豬的散熱負擔,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狀態,會嚴重的影響豬的健康。
由于天氣炎熱,豬只喜歡趴臥在陰涼處,排泄不定位,衛生很難保持,體表沾有糞尿,長時間會導致風濕關節炎,行動遲緩,同時也加大了寄生蟲和病原菌的增殖,不利于豬的健康。
2發病癥狀
輕者出現腹喘,呼吸困難,體溫升高,皮膚潮紅,嚴重者中暑死亡,尤其是在夏季,溫度過高,過于肥胖,及個別品種會出現應激,采食量下降,從而影響豬的生產性能,生長發育及速度,嚴重影響豬場的經濟效益。其影響表現為:
2.1種豬應激:母豬表現為卵巢機能減退,受胎率下降,受精卵著床失敗導致的返情率提高,妊娠后期因自身氧的維持消耗供應不足,導致胎兒死亡,仔豬出生活力低,死胎數增加、窩重減少,甚至流產,死產等;公豬性欲減弱,精液品質降低。對于公豬,高溫使無性欲的豬所占比例高于常溫季節,且公豬射精量減少,更易引起熱應激性猝死現象的發生;哺乳母豬食欲下降,造成采食量下降,導致哺乳母豬泌乳量下降和品質下降,最終分泌體內脂肪轉化的脂肪乳,引起仔豬拉稀和生長緩慢,影響仔豬成活率和斷奶重。
2.2生長豬群:熱應激引起的減少采食量,來減少體熱產生來調節體溫平衡,引起機體性疾病,造成飼料消耗提高,生長速度減慢,飼料轉化率降低,生產成本加大,從而影響了豬的增重和對外界的抵抗能力。、
3治療措施
在豬出現應激時,應趕入通風陰涼處歇息,嚴重的耳部靜脈放血,注射VC,氯丙嗪等鎮靜藥物,嚴重者可通過直腸降溫.豬的散熱部位為鼻,可使用冰袋冷敷耳根部或者口鼻處,禁止放在頭頂或用冷水澆頭部,防止激死。因為用冷水沖洗體表時,皮膚因受冷水的沖擊,出現汗孔或汗腺遇冷緊張收縮,體熱而沒有辦法順利排出,從而導致內熱過高死亡。
4防治措施
4.1在外界溫度高于豬適宜的溫度時,實行科學調整飼料配方,加強飼養管理,在飼料中添加抗熱應激藥物等途徑,在飲水中添加電解質,食鹽,補液鹽,多維素,益生素等,提高豬的抵抗力及抗應激能力,保證充足潔凈的飲水以滿足豬的體液補充。適當添加青綠飼料:冬瓜,西瓜皮,苜蓿草等,可刺激豬的食欲,以滿足自身的維持消耗.
4.2在生產放牧,調群轉群賣豬中,盡量避開高溫時段,在早晚涼爽時段進行。
4.3舍內利用先進的飼養設備,滴水降溫,或降溫水簾,時常保持通風,空氣流通,降溫等措施來控制豬適宜的溫度。有條件的舍頂可以安裝隔熱材料.也可在豬欄上方1.5-1.8米之間安裝噴霧或淋浴裝置,或安裝簡易滴水降溫管,利用物理降溫來提供降溫,可有效的降低溫度.
豬舍外環境進行綠化,外圍種植樹木和植被,可提高空氣質量,減少太陽輻射,有效遮陽和降溫,防止中暑和日射病的發生。
4.4做好蚊蠅殺滅工作,夏季是蚊蠅等吸血昆蟲肆虐的季節,它們可攜帶傳播多種病原菌,尤其是乙型腦炎,偽狂犬等病原,可導致繁殖障礙性疾病,蚊蠅等昆蟲不僅會傳播疾病,也會嚴重干擾豬的休息。所以要做好蚊蠅,害蟲,貓,犬及或投放鳥類的驅滅工作,降低及切斷傳播途徑,在飼料中添加環丙氨嗪,在蚊蠅棲息地噴灑殺滅藥物。
4.5保持好內外環境衛生,每天清掃兩次衛生,進行水沖圈面和豬的體表,也可有效降溫,同時也保證了公豬圈面和體表的衛生,降低排泄物的污染,減少病原微生物的增殖,防止體表寄生蟲和疾病的發生。
4.6保證豬舍無噪音,創造豬舍小氣候,保證足夠的高質量的休息.舍內定期消毒不僅可以消滅及削弱病原微生物,而且也可以降低舍內溫度,減少空氣中的灰塵和有害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