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種是規模化豬場擴充優良血統、加快育種進展、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經濟效益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引種的同時會對豬場的生物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本文從引種前后的檢測、隔離、免疫、消毒和馴化等來闡述防疫策略,以解決規模化豬場引種的生物安全問題。
隨著我國養豬業的發展,各地從國內外引種越來越頻繁,但許多引種的豬場因技術力量等的差別,引種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引種前后防疫問題易被忽視,嚴重的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為了達到豬群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規模化養豬場需引進優良種豬,但是怎樣才能保障所引進的優良種豬在引回后安全、順利地投人生產,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呢?現結合十多年從事基層獸醫工作實踐經驗,談談筆者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供廣大養豬業主參考。
引種的重要作用
引種是規模化豬場擴充優良血統、加快育種進展、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經濟效益的一種手段。現代瘦肉型母豬第8胎的繁殖潛力最大,但其繁殖力表現受到營養、環境等多因素的影響,在生產實踐中,第3~5胎母豬產仔的數量和質量往往達到最佳。種群更新的目的就是設法讓3~5胎的母豬在種群中保持較高的比例,使群體繁殖效率最大化。后備豬群的質量直接影響著養豬的生產潛能,良種引進總是拉動著整個豬場的遺傳基礎。在選購種豬時應選擇高生產性能和健康水平的種豬。
防疫的重要性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養豬事業有了很大的進步,豬的生產性能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無論是各階段豬的成活率\飼料報酬、瘦肉率以及出欄率都有明顯的提高。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疾病的困擾,由于引種的頻繁、飼養密度的加大、營養的限制、防疫體系的缺失等使許多規模化養殖場疾病由單一病原轉變為多因子協同作用,給養豬事業造成很大的損失,嚴重影響養豬生產事業的發展,甚至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因此,必須采取綜合防控的措施,保障生豬生產的正常開展。
引種對防疫的危害
引進健康的種豬是每個豬場的首要考慮的問題。有些養殖戶在引種時只考慮價格、體形,而忽略了健康這個關鍵要素,在引進種豬的同時也把疾病引了回來。在引種時,首先應注意豬場的防疫制度是否完善,執行是否嚴格,所在地區是否為無疫區,所處的環境位置是否有有利于防疫。許多養殖戶認為種源多、血源遠有利于本場的豬群生產性能的改善,殊不知這樣做引進疾病的風險也就越大。因為各個種豬場的細菌病毒環境差異很大,而且現在疾病多數都呈隱性感染,不同豬場的豬混群后暴發疾病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引種時應盡量從一家種豬場引進。
引種時防疫策略
1.從健康種豬場引種。選擇信譽度高、規模大、有《種育生產經營許可證》、有足夠供種能力、技術水平較高和有健康認證的種豬場進行引種,同時要考慮擬引進的種豬健康度;種豬的系譜要清楚,售后服務要好。盡量從一家種豬場選購,否則會因為病原的不同,而增加混群后的生物安全工作難度。
2.抽血檢測。有條件的可以進行抽血化驗,主要檢測藍耳病病毒、偽狂犬病病毒、豬瘟病毒、豬細小病毒、衣原體等,均為病原陰性才可以從該場引種,避免引人新的病種。—旦檢出病原阻陛渚不得采購和調運。有條件的情況下,可根據本場疾病流行狀況有針對隆地對某些疾病進行監測。
3.消毒。一是車輛消毒,運輸車輛在運輸前要徹底清洗,保證車輛在7日內無運輸生豬及牛、羊的記錄。在裝豬前12小時用消毒液對車輛及用具進行兩次以上徹底消毒,可選用復合醛、過硫酸氫鉀、碘酸制劑等高效消毒液進行徹底消毒,防止車輛帶病傳染種豬。二是引進場的消毒,新建場引種前的消毒:種豬在引進前一定要加強場內的消毒,消毒范圍包括生產區、生活區、及場外周邊環境,生產區又分為豬舍、料庫、展覽廳等,都應本著“清洗一甲醛熏蒸-3%火堿噴霧消毒”的消毒規程。消毒時,豬舍的每一個空間一定要徹底,做到認真負責、不留死角;對于生活區與場外周邊環境也要用3%~4%的火堿溶液進行噴霧消毒。舊場改造后在引種前的消毒;對于發生過疫病的豬場,在種豬引進之前一定要加強消毒與疫病檢測。首先把入場區的通道全部用生石灰覆蓋,豬欄也要用白灰刷一遍,糞溝內的糞便要清理干凈,徹底用火堿水沖洗干凈,豬舍與場區也要像新場一樣消毒以后方可引種。三是人員消毒,外界人員進入場區必須更衣、換鞋,用0.1%新潔爾滅洗手,紫外線消毒10分鐘后。方可進入辦公區,如要進人生產區,必須在辦公區隔離2~3天,要經過洗澡、換上工作服,經過火堿池、紫外線消毒后方可進入隔離舍。
4.隔離。當把一群健康的后備豬引種到一個豬場,而這個場內存在它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疾病(如藍耳病、豬瘟、圓環病毒病、傳染性胸膜肺炎、豬副嗜血桿菌病)時,它們可能會感染這些疾病,出現嚴重的免疫力下降并表現出臨床癥狀。易感豬群的場在下面的情況下會變得更糟:有時新引進的種豬群出現臨床癥狀,會導致環境中病原的集中、增加,而使原有豬群的某些豬感染發病,這就好像是新引進的豬是攜帶疾病進來的。引進的豬群越大,這種情況就越可能發生,這就是實施隔離適應程序的重要原因。隔離舍應要求距離生產區最好有300米以上距離。引進的種豬在隔離舍飼養35~45天,直到沒有什么問題才可以進場。
5.保鍵。豬只到場后可添加抗生素和多種維生素10~14天,以后視情況而定。供參考藥物組方:一是預防呼吸道支原體、附紅體、敏感菌的感染:枝原凈150g/T(80%含量的加到188克/噸)+阿莫西林400~500克/噸(80%含星的加到625克/噸)+金霉素2000克/噸(15%含量);二是預防弓形體和多種敏感菌的感染:氟笨尼考(100~120克/噸)+磺胺六甲(300~400克/噸)+TMP(100克/噸)+小蘇打(2000克/噸);三是驅蟲:豬在隔離期內,接種完各種疫苗后進行一次全面驅蟲,可使用長效伊維菌素等廣譜驅蟲劑,皮下注射驅蟲,使其能充分發揮生長潛能;四是在豬剛到場時或隔離期內、注射疫苗前后,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可有效增強抵抗力,減少應激。
6.免疫。種豬引進后15天內不要注射任何疫苗(特殊情況例外),因豬群還處在應激階段。引種時要向原引進場索要該批種豬的免疫程序;了解各種疫苗的生產廠家及注射劑量。以后根據原引進豬場提供的免疫程序或自家場的免疫程序進行跟蹤免疫注射,這點非常重要。引進種豬15天后應隨機抽樣或全批種豬進行抽血檢測,檢測幾種主要的烈性傳染病的抗體水平(如豬瘟、偽狂犬病、五號病等)是否符合要求,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7.風土馴化。隔離期以及防疫程序按規定行完畢后,要根據最后一次的抗體檢測對引進豬只進行健康評價。確認沒有細菌感染和病毒野毒感染,判斷是否可以適應本場大環境,可否開始混群工作。混群開始時,要先從引進豬只中隨機抽取10%,在相對隔離的環境中和本場要淘汰的母豬進行混圈飼養,觀察并記錄其每天的狀況,連續觀察1個月。如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將其處理掉,如無異常情況出現,再從自有豬群中挑幾頭育成豬轉入引進豬群,觀察并記錄情況。如仍情況正常,可將自有豬群逐漸轉入引進豬群,并相對隔離。獸醫仍要重點關注異常情況(如同時或連續幾頭出現皮膚發紅、發熱、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等癥狀)。豬群的適應與病原譜的融合是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時刻警惕豬群的異常變化,既要防止自有豬群對引進豬群造成危害,也要防止引進豬群對自有豬群傳人新的疫病。
8.再檢測,才能進入生產群。種豬到場后必須在隔離舍隔離飼養30~45天,嚴格檢疫,確認為沒有細菌感染和病毒野毒感染,并監測豬瘟、藍耳病等抗體情況。在隔離期結束后,對該批種豬進行體表消毒,再轉入生產區投入正常生產。
總之,健康無病的群體決定著整個豬場的安全。豬場引種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繁多復雜。我們要在豬群健康時有憂患意識,多想一想哪些是我們應該做的或者是還沒有做到的,從而減少我們出問題時的后悔與損失。只有做好了引種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保證我們所引的種豬以及該場的豬群在混群后健康生長,并使整個豬群發揮最好的生產性能,為豬場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