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母豬奶水不足,或窩產仔數大于母豬奶頭數時,寄養是一種經濟有效的解決方式。傳統上,我們一般會采用一步法進行寄養,本文介紹了一種更為科學的兩步寄養法,以為養殖朋友合理寄養提供新的參考方法。兩步寄養法相對于一步寄養法來說,母豬接受度更高,仔豬成活率也更高,但需注意的是,當豬場疾病時要慎重調欄寄養,混欄會擴大疾病的傳播。
提高窩均產仔數是每個豬場都在追逐的目標,但是當出生的仔豬數超過了母豬的哺乳能力后,我們有沒有什么解決辦法呢?
唾液皮質醇是檢測母豬壓力前兆的一項生化指標,哥本哈根大學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延長母豬哺乳期不會造成該項指標的升高。這項研究結果可能可以為窩均產仔數超出母豬哺乳能力后的問題提供一種好的解決思路。
使用母豬寄養處理多余的仔豬
丹麥養殖場通過以下方式管理大窩的仔豬:
1. 如果母豬生產的仔豬比奶頭少,那么將從其他產仔數過多的母豬那得到多余的仔豬;
2. 使用供奶母豬,這些母豬在哺乳自己的仔豬外,還能夠為其他母豬多余的仔豬提供額外的哺乳能力。
在歐洲(歐盟條例)中,哺乳期至少要大于21天,仔豬才能斷奶。在丹麥,通常實行兩步寄養策略。
兩步寄養法的寄養用母豬的選擇
做為寄養用的母豬,需要已經哺乳了21天,有比較高的泌乳力,但這些母通常不愿意接受比較小的仔豬。那么怎么寄養呢,請見下圖:
研究顯示:哺乳期短的母豬比哺乳期長的母豬更容易接受新生仔豬,因此這些母豬的仔豬適合拿到哺乳期已經超過21天母豬進行寄養,而它們則適合作為新生仔豬的“寄母”。
SEGES豬研究所對丹麥20家豬場,79868頭分娩母豬在2012-2013年的生產成績進行了跟蹤研究,數據顯示,這些豬場的窩均產仔數為14.5頭,且寄養仔豬的母豬在下一胎與未寄養仔豬的母豬相比,窩均產仔數多0.57頭。此外,數據顯示,寄養的母豬與未寄養的相比,淘汰率更低,而且受孕率和分娩率都未受到影響。
母豬接收寄養仔豬后,它們會有何反應呢?
哥本哈根大學對以下三組母豬進行了試驗
在對照實驗中,哥本哈根大學測量了母豬的脈搏、唾液皮質醇和乳汁分泌量:
1. 飼喂自己仔豬3個星期的母豬;
2. 第一步寄養母豬:分娩后1周接受新生仔豬;
3. 第二步寄養母豬:分娩后3周接受1周齡仔豬。
研究顯示,3組母豬的唾液皮質醇指標無明顯差異,所有母豬的皮質醇在哺乳期全部處于下降狀態。第二步寄養的母豬,哺乳期唾液皮質醇的減少直到產后38天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