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日增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評判指標,因為到達上市體重的生長速度越快,其上市前所消耗的飼料量通常越少。如果一頭豬提前1周達到上市體重,就意味著從其總的飼料需要量中節約了7天的飼料。
因為仔豬的飼料轉化能力強,人們很難是斷奶仔豬以更快的生長速度達到30--35kg體重。除此之外,生長速度必須與飼料轉化率和胴體等級(脂肪沉積應充足但不過多)相協調,以使收入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建議每周至少對每種生長環境中的一群豬進行一次生長速度檢測。雖然很麻煩,但是,一個合適的采食量和生長速度的選擇性稱重方法對豬場盈利的重要性遠大于大多數養豬生產者迄今為止所認識到的。
為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在平衡縮短上市時間、飼料轉化率及胴體評分等級之間的關系時,很多試驗僅強調降低飼料消耗量對改善飼料轉化率的重要性,卻忽略了積算節省的經營管理費用。這部分費用可能占生長較快豬所節約飼料費用的30--50%。因而可大幅度提高豬場經濟效益。因此請不要忽略經營管理費用的節省。
如果不按照高標準要求自己,嚴格執行全進全出制等科學制度的話,那么,豬的生長速度可能是最差的生長水平。當生長速度處在該水平時需要采取措施予以糾正。在這種情況下,豬在斷奶后生長速度非常緩慢,同時16周齡左右豬的生長有時也會出現生長遲緩現象,此時豬潛在的生長速度每周應仍能提高5%--6%。
那么導致豬生長緩慢的原因有哪些呢?
仔豬收斷奶后生長遲緩的影響超過了可接受程度。
斷奶仔豬生長遲緩期過后出現毛色無光澤等現象,該狀況通常是疾病所致,呼吸道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建議及時咨詢獸醫,特別是在冬天時應檢查豬舍通風系統。
12--16周齡間的生長遲緩。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建議進行檢查。每周測量并記錄豬的生長速度,養豬生產者可從豬群生長曲線圖中發現此現象,否則此階段的生長緩慢現象常常被忽略。
16周齡至上市期間,豬群的免疫狀況、社會等級關系、食欲及溫度調節系統應發育和建立完善。本階段生長緩慢的主要因素是疾病,如呼吸道疾病、回腸炎或結腸炎,以及豬群密度過大。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豬舍內空氣太渾濁往往比溫度過低對豬群的影響更大。有時飼料配方錯誤也是罪魁禍首。依據經驗,氨基酸組成不平衡可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但達到上市體重前一個月喂給過量的蛋白質也是導致其生長緩慢的極常見原因。這些蛋白質在豬生長周期的前1/3時間內飼喂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