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豬瘟流行背景
豬瘟(Classical?Swine?Fever,CSF) 是由豬瘟病毒(CSFV)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被國際獸疫局列為A類傳染病,是目前危害養豬業發展的主要傳染病之一,也是給養豬業帶來損失最直接和危害最為嚴重的疾病。不同品種和年齡的豬都對豬瘟病毒易感,30~50日齡的豬最為敏感,急性型的死亡率高達90%以上。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近年來,丘惠深等采用扁桃體豬瘟熒光抗體染色技術,對全國13個省市29個中大型豬場的種豬進行豬瘟抗原檢測,結果顯示,所有被檢豬場都存在種豬豬瘟帶毒,豬瘟抗原陽性率平均為11.12%,最高達30.7%,最低為4.4%。楊漢春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25個地區的274個豬場22?104份血清豬瘟抗體合格率平均值僅為72%。
山東農科院吳家強研究員報道:2015年來自山東各地的343份病料,豬瘟檢出率為15.74%;來自山東各地的978份血清,豬瘟抗體合格率僅73.72%。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檢測室2015年1-12月份發病病料豬瘟抗原檢測結果表明,豬瘟檢出率還是居高不下(見圖1)。
圖12015年1-12月份抗原檢測結果
2中國豬瘟主要臨床表現形式
目前,中國豬場豬瘟發病時大多表現形式為溫和型豬瘟或非典型豬瘟。?溫和型豬瘟是近些年豬瘟發生的主要形式,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
1種豬持續感染 (?亞臨床隱性感染):種豬感染豬瘟病毒但不表現臨床癥狀,可持續向外排毒,豬瘟病毒在豬體內長期存在,只有通過實驗室方法,可同時檢測到豬瘟病毒抗原和抗體;
2公豬群往往不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但通過精液傳播散毒 ;
3母豬群表現為繁殖障礙 ( 妊娠母豬帶毒綜合征 ),出現流產、早產、產死胎或木乃伊胎,不發情或不孕等;
4仔豬先天性感染 (?胎盤垂直感染):出生后要么表現為衰弱、排稀便、陸續死亡;要么形成免疫耐受 (?免疫力低下 )。
用合格豬瘟疫苗及正規操作進行免疫,抗體仍達不到保護水平,造成豬瘟時有發生,成為持續性感染的帶毒豬,如果這些豬群被作為后備種豬培養就會形成新的帶毒種豬群。這些帶毒豬群同時進行水平傳播,感染健康豬群。由于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在一個規模化豬場反復交替進行,就會在豬場內部形成豬瘟的惡性循環鏈。
3造成中國豬瘟現狀的主要原因
1)種豬群帶毒是造成繁殖障礙型豬瘟的主要原因;
2)后備種豬群帶毒是造成豬瘟循環發生的關鍵因素;
3)帶毒和持續性感染現象的存在是造成豬瘟免疫失敗的主要根源。
4目前豬瘟凈化的主要檢測方法
4.1IFA
免疫熒光,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和許多國家地區將免疫熒光作為豬瘟的法定診斷方法。
4.2ELISA
美國IDEXX所推廣的一種方法,利用血清檢測抗體方法,抗體阻斷率低于50%者補免,6~8周后復檢,抗體阻斷率高于50%,選留,仍達不到50%者淘汰。
4.3RT-PCR/熒光定量PCR方法
最近使用較多的方法,敏感性高,耗時短,但有一定比例的假陽性。
4.4病毒分離法
金標準,但周期長,不適合做篩查使用。
5豬瘟凈化方案
豬瘟問題是當前養豬業所面臨的重大實際問題,目前全世界養豬國家防治豬瘟的主要辦法有2種,一是撲殺,二是免疫。
前者是以切斷傳染源的方式,后者是提高易感豬群對豬瘟的抵抗力。在我國,在同一豬場中各類豬群均可遭受豬瘟病毒感染的情況下,而且感染率高,通過采用全場撲殺的辦法來控制和根除豬瘟明顯是不符合我國國情的,而且難于實行。
根據凈化手段,筆者把豬瘟凈化分為2大類:
5.1局限性豬瘟凈化
凈化的重點在于種豬,適用于豬瘟流行區域廣,帶毒率高的國家與地區,如中國。
第一階段:強化免疫,降低豬瘟病毒感染,提升豬群抗體合格率為主要目的。
按照免疫群體10%的比例抽檢,要求:免疫種豬群抗體合格率≥90%,豬瘟病毒感染率≤10%,方可執行凈化措施。不達標者仍需要進行強化免疫處理。
第二階段:種豬群抗原、抗體普查,分群處理。
后備母豬、種公豬、經產母豬全群檢測,后備母豬采集扁桃體、種公豬采集扁桃體或精液、經產母豬采集扁桃體或者臍帶血(母豬所產仔豬以仔豬的臍帶血收集到1個管中,編寫母豬號)。采用免疫熒光/RT-PCT/熒光定量PCR等方法。對抗原陽性豬群,淘汰/撲殺;抗原陰性,但個體抗體阻斷率≥50%的豬只,進入留種群;抗原陰性,但個體抗體阻斷率<50%,則需要進入補免群,補免群檢測抗體,抗體阻斷率≥50%的豬只,進入留種群,仍<50%的個體,進入淘汰/捕殺群處理。
第三階段:種豬群二次普查抗原、抗體,分群處理方法同第二階段。
第四階段:凈化成功階段,抗原、抗體抽測結果達標,豬群穩定,生產成績提高。
兩次普查:抗原均為陰性,個體抗體阻斷率≥50%,群體合格率≥90%,判定達標。在達標基礎上,每半年進行抽測,每次每群抽檢數量30~60頭;不足30頭者全部檢測。凡出現病原學陽性個體者對全群進行普檢,并撲殺陽性豬;凡病原檢測陰性的豬群,免疫抗體合格的豬繼續留作種用,免疫抗體不合格的豬只進入補免群,檢測仍不合格者,淘汰/捕殺處理。
5.2嚴格豬瘟凈化方案
主要以撲殺根除病原為主要手段,適用于豬瘟帶毒率低,流行范圍小的國家與地區,如美國、日本。均是此種方法予以根除凈化。政府強力主導推行,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
第一階段:強化免疫,提高豬群免疫力
群體抗體合格率≥90%,豬瘟感染率≤2%,執行根除方案。
第二階段:清除階段
全面停止疫苗注射建立完善疫情監控體系;對豬瘟感染場進行全面撲殺,并對所有病例進行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結合加以阻絕;目標:消滅潛伏在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豬瘟野
毒株,時間約為3~5年。
第三階段:宣告撲滅階段
目標:向國際社會宣告該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為消滅豬瘟地區,并協助養豬行業拓展國外市場。
期限:1~2年。
計時:停止免疫豬瘟疫苗且無豬瘟病例發生后1年開始計時,計時開始后繼續進行監控并停止使用豬瘟疫苗;
方法:以血清學檢測和其他檢測措施確認持續無豬瘟地區宣告撲滅階段。
6討論
實踐證明,凈化是當前有效控制豬瘟、消滅豬瘟的重要手段。在豬瘟污染的規模化豬場,實施以凈化種豬和后備種豬為主的豬瘟綜合防控措施是切實可行的。
豬瘟凈化本質上就是攘外安內,則關鍵點為一是種源控制,切斷傳入風險;二是豬場留種后備控制、與感染種豬控制,消除內在威脅。
6.1種源控制
1)引種控制:外購引種種豬嚴格隔離檢測和豬場自繁自養后備種豬嚴格檢測淘汰;外購種豬,引種種豬體重控制50kg左右,3~4月齡,隔離期滿足90d以上(目前隔離期多在6周左右)。在隔離期檢測2~3次,均嚴格陰性,方可合群;
2)種豬場必須強化管理:豬場凈化不合格場,相關部門取消種豬場資質,杜絕種源污染,把隱患消滅于萌芽狀態中。
6.2留種后備與感染種豬控制
嚴格檢測2~3次,結果一致陰性方可采用。通過強化免疫,降低感染率,淘汰抗原陽性后備種豬與已感染種豬,保證種豬群豬瘟穩定,從而整個豬場豬瘟保持穩定。
因此,想要從源頭上對規模化豬場的豬瘟進行控制,就必須對種豬群進行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