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人卡瑞納.米克爾森(KarinaMikkelsen),極度穩定的產房日常管理給她帶來了非常優異的繁殖成績。她在丹麥海寧舉辦的最近一次豬生產者代表大會上(Svinekongres)表示:如果飼養員照看好了母豬,那么母豬也會照看好它們的小豬。卡瑞納.米克爾森負責管理Odense附近ThaysenLyck豬場的產房,她的表現非常出色。
在Svinekongres上她演講的主題是“我如何讓每頭母豬提供超過30頭斷奶仔豬”。其實這個主題應該是“我如何讓每頭母豬每年提供32頭斷奶仔豬”。因為到目前為止她一直保持著這個生產成績。在她負責管理的產房,窩產活仔數為15.6頭,斷奶仔豬數為14.1頭。她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答案就是從出生到7日齡的日常管理。
起來喝水!
米克爾森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新生仔豬關在保溫箱里。然后將缺水的母豬趕起來喝水。“母豬在產后能夠站起來很重要,這樣你就可以給它們量體溫,并檢查它們的精神和身體狀況是否良好。飼養員應該購買一個快速溫度計,以便在數秒之內測出準確體溫。即便是最好的豬場管理者也不總能正確判斷母豬是否正常,米克爾森這樣告訴與會的觀眾。
通常到早上8點米克爾森就已經測量好所有母豬的體溫并及時處理好了體溫超過39.9℃的母豬。打掃產床是她要做的下一件事。產床必須要干凈到你想躺在上面的程度。我們用鋸末和一種名為Staldren的保健粉末混合來清洗產床。我們從仔豬出生到15日齡一直這樣做,這是我們控制仔豬腹瀉的唯一途徑,米克爾森如是說。在她看來,一個干凈、干燥的產床可以抑制傳染性疾病的傳播。
在背部做標記
丹麥豬研究中心的獸醫弗萊明·索爾普(FlemmingThorup)在他的演講中提到,飼養員必須要在每個豬欄中“一個一個的找到個體最小、反應最慢的豬”。他說“仔豬的突然死亡是有原因的。調查顯示會突然死亡的不是比別的豬大20%的仔豬,也不是比別的豬活躍20%的豬。這些豬都可以喝到最多的母乳。所以你要照料的就是那些個體最小、反應最慢的仔豬。”
而米克爾森正是這樣做的,在小豬出生后的前五天內她會抓起每一只小豬,找出其中最弱小的仔豬,并在它們的背上涂上一個藍點作為標記,再把綠色的釘子釘在豬欄上面。這樣仔豬和豬欄就都非常引人注目。米克爾森說將弱仔轉到別的豬欄并非總是最佳選擇。因為通常這些弱仔都會恢復健康。
仔豬分配
米克爾森不喜歡將仔豬調到別的豬欄里。然而對于窩中仔豬過多的情況她也會做出調整。“我用經產2~4胎的母豬作為哺乳母豬,并且根據它們乳頭的大小,讓它們帶15~19只仔豬。”她繼續解釋到,“我會把18~19只較小的仔豬給乳頭較小的母豬帶,把15~16只較大的仔豬給乳頭較大的母豬帶。”
索爾普補充道,每頭母豬至少應該帶14頭仔豬;否則飼養員需要為哺乳更多的產床。在分配仔豬之后米克爾森會給產床增加許多墊子,并至少把保溫燈開4天。
全心投入
豬場主要數據:ThaysenLyck共有母豬1300頭。產房建于2006年,分三區,每區有104個產床。所有母豬每日均濕喂一次。產后母豬一日飼喂兩次。產房溫度約為21.5℃。在斷奶后仔豬將被出售。除場主外,整個豬場共有五名員工。
飼養員應記錄產房中發生的一切,如果他們想要避免犯第二次錯或者想避免繼續使用一頭有問題的母豬的話。米克爾森說,“每個豬欄上都掛著一張記錄表,我們都會記錄下產房中母豬的一切異常,不管這些異常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當母豬離開產房之后,米克爾森會花一些時間將記錄輸入到電腦中,這樣數據表中的信息就是最新的了。”
米克爾森表示,對她來說母豬是產房中最重要的。“我的職責是照料好這些母豬并確保將最好的母豬留在豬群中。如果母豬的身體健康、體況良好,當它生產后它就會自動照看好它的小豬。”豬場要是想達到米克爾森這樣好的成績就需要工作努力熟練的員工。在ThaysenLyck豬場只有最優秀的員工才有資格在產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