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育肥豬的生長規律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考慮。
一是生長速度的變化;豬出生后,從絕對生長來看,生長速度是先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候,開始降低;按現在人們飼養最普遍的引進品種杜長大品種來說,一般是長到75公斤時達到生長高峰,以后的生長速度會逐漸降低;所以,在飼料供應上,開始需要不斷增加,到75公斤的時候,再增加飼喂量,豬也不會提高多長肉,只能造成飼料的浪費。
二是組織器官的變化。過去我們經常聽人們說豬的生長規律是,“小豬長骨,中豬長皮,大豬長肉,肥豬長膘”。小豬階段,豬重點發育皮膚和骨骼,到一定程度時才重點長肉,體重更大的時候,體成熟完成,體格的發育受到限制,再長只能是長脂肪;利用這個規律,我們就要適時出欄,在飼料報酬適當的時候早日出欄,這樣可以減少過多的營養轉化為脂肪;因為脂肪既浪費飼料,又不是人們所喜歡的食品。
三是化學成分的變化。小豬時候長皮、骨和瘦肉多,而這些組織中水分占更大比例,干物質含量較少;而大豬階段主要增加脂肪,脂肪的能值要比其它成分高得多;生長同樣重量的脂肪,需要的能量可能是其它成分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從經濟角度來說是不合和算的。根據這個道理,不同階段營養供應差別很大;小豬階段提供充足的蛋白質、礦物質和水,是保證小豬快速生長的前提;而到了大豬階段,則要減少蛋白質的提供,而是將能量比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