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豬的代謝旺盛,胃內pH比較高,主要含有消化奶水的各種酶類,腸壁非常脆弱,受到母體奶水中抗體的保護,有益菌群容易發生變化,體溫調節功能不健全等。
斷奶仔豬出現腹瀉性應激由以下幾個原因引起:
1.多種應激引起的消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破壞(組織屏障:胃腸絨毛的萎縮退化);
2.換料應激因營養成分的改變而消化能力不足(化學屏障:酶系統不健全);
3.營養水平過高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超出了消化能力);
4.環境應激如溫差過大引起仔豬受涼或接觸比較臟的物質(體溫調節功能不健全);
5.轉群應激引起的合群打架斗毆而造成感染性腹瀉(窘迫應激);
6.過分免疫引起的“疫苗病”,過分消耗了用于維持機體正常抗病能力、抗應激能力的特殊應激營養(免疫屏障:過度的免疫激活消耗了免疫資源);
7.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的繼發感染(生物學屏障:微生物菌群破壞)。
針對這些情況,對斷奶應激的解決思路上重點突出對斷奶仔豬胃腸道的健康調節。
1.提高哺乳母豬采食量。母豬哺乳期采食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母豬的泌乳能力,而提高哺乳期采食量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強母豬的產后護理,如通過宮炎凈清宮、抗菌消炎等方法,迅速促進產后母豬子宮復舊、消除炎癥。產后5d陰戶水腫消除、母豬精神狀態良好特別是采食量恢復正常是非常關鍵的評價指標。通過提高母豬泌乳力提高仔豬斷奶重。
2.提高仔豬的吸吮力。通過加強產后仔豬對母豬乳房的吸吮,一方面讓仔豬吃夠初乳,獲得初乳母源抗體的保護;另一方面通過吮吸乳腺誘導松弛素、催產素快速產生,迅速疏通乳道、消除乳房水腫和將乳腺腺泡中的奶水擠出,同時通過吮吸不斷刺激乳房誘導催乳素的持續分泌水平,使母豬乳腺在仔豬的強烈吸吮下進行二次發育,奶水不斷增加,充分滿足仔豬營養需求和對胃腸道的保護作用。
3.延后教槽日齡鍛煉仔豬腸道。通過哺乳16日齡以后開始教槽方式讓仔豬開始少量接觸含植物性蛋白的飼料,可以使用專用的教槽料(但要注意教槽料中不能含有過高營養水平,不要含酸、酶、Zn和抗生素),也可以直接使用哺乳料給仔豬教槽,教槽的目的要非常單純,就是教會仔豬吃料就行。不要試圖通過補充教槽料來提高斷奶重,重點是鍛煉仔豬胃腸道和學會開口吃料。
4.適當延長母豬哺乳期。大量臨床試驗證明,28~35日齡斷奶,有利于提高斷奶仔豬(保育豬)存活率。通過適當延長母豬哺乳期就是為了仔豬多吃奶,提高斷奶重,提高其斷奶時的適應性,同時有利于促進仔豬胃腸道的生長發育,提高其斷奶后對飼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有效減少腹瀉的發生。
5.提高斷奶仔豬的抗應激能力。通過加強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如確保保育舍的環境溫度比哺乳舍高2℃,做好保育舍的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減少病原微生物的侵襲;選擇優質的保育料,避免飼料霉變,通過形態過渡和營養過渡實施徹底的全進全出管理,如斷奶時同步進行斷奶和轉群、合群,并且宜在傍晚光線較暗的時間進行;實施抗應激管理,在飲水中加上富含維生素C、賴氨酸螯合鎂等抗應激營養,提高機體的抗應激能力和抗感染能力,有效減少斷奶腹瀉和亞臨床感染的發生。
總之,斷奶仔豬的管理其實是一個應激管理的過程。其中心的工作就是調理好仔豬的胃腸道,通過維護胃腸道的四道屏障來提高機體健康水平,通過提高母豬的產奶量和仔豬的哺乳管理提高斷奶重,通過應激營養提高斷奶仔豬的抗應激水平,通過加強仔豬飼養管理、優化飼料營養水平、改善環境等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提高斷奶仔豬的適應性,降低發病率、死淘率,提高仔豬的生產性能。 劉自逵